朱标略微思忖了一下,道:“回禀父皇,依儿臣看来,十二弟的初衷是好的,只是他这么做真的合适吗?历代王朝初创,为了弥补战乱造成的创伤,都是实行休养生息的文治之策。像西汉就是经过了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才变得强大。十二弟采用这种强迫军民劳作的霸道之术,似乎有秦朝的影子。是不是有些揠苗助长呢?”朱标很有心计,他知道老朱最在乎的是家人的和睦,所以他不能把自己的弟弟们说的太坏,否则老朱会认为他是个没有“亲亲之谊”的人。
朱标先肯定朱柏的初衷,表现出自己善良的一面,然后又不动声色的否定了朱柏的做法,真可谓是杀人不见血。
朱元璋似乎在考虑着什么,皱着眉头颔了颔首,道:“朕也知道你十二弟是想干出点成绩,但他这么做实在是太孟浪了。把朕的军户变成他自己的佃农,难道就不怕激起兵变吗?”
朱标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随即又黯灭了下来,依旧以一副淳朴的样子说道:“我想十二弟是有把握控制住军队吧。”
朱元璋脸色一变,十分担忧地说道:“屁把握!他以为军队就是那么好控制的?这帮人杀人放火惯了,有哪一个是善茬?军队要是真的那么好控制,朕也就用不着杀胡惟庸和他的党羽来给你铺路了。”
朱标闻言跪地叩首,道:“父皇,您对儿臣的恩情儿臣一直铭感府内,儿臣一定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储君来报答父皇。”
朱元璋看着这个柔顺的儿子,一脸慈祥的说道:“好了,起来吧。你只能做个太平天子,挡在你路上的绊脚石就让父皇来给你处理吧。反正你父皇恶人也做得多了,不差这一次两次。”
朱标颇为感动,站了起来,一脸感激弟看着自己的这个老父亲,道:“历史自有公论,父皇所杀之人个个罪有应得,就算是千年万年之后,人们也会称颂父皇澄清吏治的决心。”
朱元璋摆摆手,一脸苦笑地说道:“千万年之后的事,朕管不着。你和你的老师们一直在劝朕宽省刑罚,你们知道朕为什么一直都不听吗?”
朱标一时语塞,其实按照儒家的标准,老朱的做法多少都有些暴君的味道了,但是这些话他又说不出口。
老朱也不为难自己这个儿子,接着问道:“你可知道故元为什么灭亡吗?”
这话问道朱标心坎里了,昨天他刚和黄子澄探讨了这个问题,立即信心满满地回答道:“蒙元入主华夏之后,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不施仁政,暴虐害民,终于导致了红巾军起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朱元璋看了看自己这个天真的儿子,微微叹了一口气,随即正色道:“狗屁!”
朱标吓了一跳,立即跪地请罪,道:“父皇息怒,儿臣若有失礼之处,还请父皇恕罪。”
朱元璋并不是针对朱标的,见他这个样子心里也很无奈,道:“起来吧。你刚才讲的那些都是场面话,是拿到朝堂上,说给全天下的人听的。今天在这谨身殿内,只有咱们爷俩,父皇就给你说些平时你听不到的话。”
朱标慢慢地站了起来,依旧很惶恐地说道:“还请父皇赐教。”
朱元璋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字地缓缓道:“故元之所以灭亡,原因只有四个字……”
朱标大气都不敢出,抬眼看了看朱元璋,小心地问道:“请问父皇,是哪四个字?”
朱元璋脸色铁青,用无比坚毅的语气说道:“主弱臣强!”
朱标一时愣住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之前他所听到的都是蒙元如何如何残暴,老朱如何如何仁义,最后仁义的老朱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终于打败了残暴的蒙元,拯救了天下苍生。
殊不知,任何一个朝代刚刚建立后都要造神,不造神不足以稳定人心,只有让老百姓都相信你是多么多么的英明神武,你的江山才会稳固,那些残余的敌对势力才翻不起什么大浪。
老朱也不例外,洪武后期,随着开国元勋们一个一个地凋零,知道老朱黑底子的人越来越少,老朱也开始造神,谁不想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完美的形象,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战无不胜,谋无遗策,仁义厚道,聪明绝顶的朱元璋。
但是老朱心里十分清楚,如果帝国的储君相信了那些吹牛逼的鬼话那将是多么危险,因为这就代表着他选的那个储君天真烂漫到可以随便被人忽悠。
所以今天,在这只有他们爷孙俩的谨身殿内,老朱决定将自己所领悟的帝王之学全都传授给朱标,好让他在政治上不再是小白。
朱元璋看着朱标那副惊讶地表情,心中虽有不满,但还是十分有耐心地缓缓讲述道:“蒙元欺负汉人不是一天两天了,汉人也不断地进行反抗,为什么就那一次成功了?其实红巾军大起义后,蒙元也是有很多机会赢的。”
“刘福通北伐虽然失败了,但消灭了蒙元的官军,这你应该知道,但是当时蒙元还有察罕领导的义军,察罕在江北尽败红巾军,将红巾军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