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8章 形态意识  明末之伟大舵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米柱是恨极了东林党,这帮人以圣人要求别人,鸡蛋挑骨头,党同伐异,以贱人而自己,亏公利己,大明未至绝境,但他们士大夫不交税的特权却是成了绞死大明的绞索。

如果大明亡了,他们是真的做到以身殉国,米柱肯定不这么敌视他们,人家这是摇身一变,换了一套行头,就成为了新朝的官员。

只是辫子朝的君主硬气多了,不交税,且看是你头硬还是刀子硬,辩子朝的收入是大明朝的数倍,直至灭亡,国库都不会像大明这么惨,皇帝向大臣乞求捐助,皇后织布补贴家用。

所以向士大夫收税,势在必行,如果做不到,为大明续命二百年,就无从起。

这东林党只是是士林的代表,这仕途指的是下官员和知识分子,东林党只是他们站在前台的代表,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是九头蛇,各自为政,不但攻击皇权,还相互攻讦,斩死一头,又冒一头出来,如果是合而为一,团结一致,皇权东厂早就被弄死了。

最早向仕权发起挑战的,是正德皇常,结果有了落水病死,嘉靖也想收权,结果有了四十年的倭寇之乱,其实大家都知道倭寇是什么人,真倭一假倭九,最后以嘉靖退让而结束。

万历收权,结果是二十七年不敢上朝,这何尝不是一种斗争方式?朱由校以魏忠贤为盾,斗大臣而收权,可惜也是落水病死,祟祯看似聪明勤勉,实则是一个二愣子,听大臣们的话,不用东厂,不用锦衣卫,还限制宦官的势力,把全部权力交给文臣们玩儿,没有酷吏,没有权阉,大家撒着欢儿玩儿,最终是自己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从者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

米柱早在许久前,己作精密布署,要收权,必须有钱,有钱就能养军队,有了能征善战军队的支持,话就可以像太祖、成祖或者辫子皇帝一样硬气,大臣作妖,撂蹶子的,那就杀,杀到人头滚滚,杀到他们怕为止,其实这国度里,最不缺的就是当官的。

现在米柱是在大量透支财富,在十年之内,完成了向官商收税,大事可定,大明将进入良性循环,如果是收不了,他苦心建立的这一切是完蛋,将会被摧毁,他运气好的,流亡海外,运气不好的,作为殉一份子,抄家灭族。

以前他隐于幕后,作为推手,没有人注意到他这个拥有左右局势力量的虾米,现在注意到了,来自九头蛇的攻击也就来了。

米柱认为,把对方比如作九头蛇是非常形象的比如。

打残东林党,己是不易,要对付上百年来形成的士大夫特权意识,这更困难。

无论是皇帝与士大夫共下,还是士大夫与皇帝共下,都意味着下不再是皇帝一饶,比君主独裁无疑是进步的,适应了历史发展,这是好的。

同时还应指出,这是皇帝与士大夫集团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利用、共同统治、共享富贵的关系,利益一致,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宋神宗与文彦博的一段对话很能明问题。在讨论变法时,宋神宗“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文彦博答道:“为与士大夫治下,非与百姓治下也。”

士大夫与百姓是对立的,士大夫的利益是第一位的,皇帝应首先考虑士大夫的利益而不是百姓的利益。

这就是共下的阶级实质。

还有一点,这是宋朝时形成的士林传统,“非进士及第者不得不美官”,这一句职进士及第”是指科举殿试排名前茅者,被皇帝钦点的,最具才能的士子,终宋之一朝,高官显位者十之八九出自于科举进士及第者,也就是这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士子,进士及第,意味着你就拥有了晋升权要的基本资格,从此可见宋朝皇家对才能高绝者的重视,告诉下人“学而优则仕”,笼络人心,也就是对他们统治地位的一种巩固。

而一次科举,进士及第者不过十余人而已在宋朝,虽“学而优则仕”,可真的能得到权柄的人并不多,这就是统治阶级的高明之处了,既给予你晋身仕途的门槛,同时把这个门槛设得很高,有效地防止权力的过度分散,大权依旧把握在皇帝手中,维护统治利益。

北宋时的帝王与士大夫共治下已经达到了三王所不及,五帝所难行的程度。

只是现在又变了味,宋代每科进士取士十数人,门槛很高,但是人少,大家有的是蛋糕分,现在每科取三百多人,己是僧多粥少,蛋糕一分再分,皇权仕权都只有拼命压榨农民了。

本朝会试名额,少至32人,多至472人,或100人、200人、250人至300人,增减不一,都由临时奏请决定。至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以后,以取300名为常。

与十几个士大夫共治下不难,与几百个,问题就多了,所以是到了压制士权的时侯了,米柱一直在苦思破解之法,最后他发现这是想多了,没有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官民一体收税。

朝廷要运作,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