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我好好请你们搓一顿,想去去东来顺涮火锅,还是想去全聚德吃烤鸭?”
锅盖头不懂涮火锅是大口大口吃羊肉,他只听得懂烤鸭。
孩子太小,见识少,以后还得多普及普及京城老字号才能不吃亏。
林静没说话。
秦青也没说话。
但唐根生从俩娘们眼里都看到了答案。
结果,自然就只能见识少的刘家明小朋友啦。
“那就这么定了。咱们去东来顺。”
锅盖头:全场唯一发表意见的我,说的竟然是东来顺?
我自己都不知道。
东来顺在京城饮食圈的级别是饭庄。
够不上‘楼’。
属于一招鲜的中档食肆。
最初是东安市场里一家卖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的摊子。
摊主是河北沧州丁德山丁师傅。
后来生意稳定了,有了点名气,便又增加了贴饼子和粥。
那时候才算正式的立铺挂牌,叫:东来顺粥铺。
寓意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意思。
后来东安市场失火,粥铺也在火灾中被毁。
市场重建后,丁师傅不退反进,在原址盖了三间瓦房,比最初的木棚更有档次。
经营项目变成了爆、烤、涮羊肉。
粥铺也因此便改成了‘东来顺羊肉馆’。
东来顺羊肉在选料肉上很虔诚,丁师傅的心思都花在铺子经营之中。
羊肉货真价实,采用的都是内蒙古大尾巴绵羊。
另外就是切羊肉片需要的刀工。
这方面,就跟唐根生的师承有渊源了。
一家四口坐在靠窗靠里手的角落。
两侧有屏风隔断。
当下的整个东来顺,这样的位子不出三指之数。
唐根生一家四口能够一来就落座这里,是唐根生进门就跟掌柜的攀了道。
现在坐下来,唐根生便跟林静和秦青说起旧事。
“当年丁德山丁师傅为了让羊肉片能切的更薄,三顾茅庐将正阳楼曲师爷请过来帮工传艺……”
是的。
唐根生论资排辈要喊那位师傅一声师爷。
自个儿师父的亲小叔,也是师叔。
现如今后厨掌刀切肉的几位大师傅,论资排辈都是唐根生的师叔级别。
算是妥妥的自家人。
“这位师爷刀工名气最大,切除出的肉片薄如纸、齐如线、美如花。放在盘中呈半透明,隐约可见盘上花纹。”
言语之间,白菜、豆腐端了上来。
六盘肉也陆续端来。
最后,后厨来了一个小青年,端了一盘双拼。
葱花和芫荽。
葱白好找,芫荽肯定是饭庄后面阳光透气房里自种的。
“唐师哥,这盘配菜是店里赠的。”
“哎,谢谢,师弟帮我谢谢几位师叔。”
进了腊月,涮火锅是京城人竞相追捧的一种吃喝方式。
涮羊肉,也被称为羊肉火锅,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
明代《宋氏养生部》有记载。
清朝《清稗类钞》也有说:“人民无分教内教外,均以涮羊肉为快。”
到了涮羊肉的旺季,东来顺又是四十多年的老铺子,货真价实,肉美味绝,有口皆碑。
中午饭点,就看客人络绎不绝,都有翻台的了。
后面肯定忙。
唐根生懂规矩,自然不能过去拜会。
但谢意肯定是要表达的。
人家既然给了面儿,自己必须要兜起来。
自己事儿小,师父他老人家面子事儿大。
唐根生起身,拱手,道谢。
送菜来的小青年咧嘴笑,然后转身就走,也不停留。
两个人在简短的几十秒内完成了师承脸面的礼节与客气。
丝毫不拖衣带水。
这就是传统礼仪。
食肆是公共场所,说多了影响旁人,所以尽量少说。
礼节尽到即可。
对方给了赠菜,食客郑重道谢。
如果再需精进感情,留待后续。
因为吃饭的食客进店不是为了寒暄,是为了吃饭。
厨子待在食肆内也不是为了待客,而是买卖生意。
都不能喧宾夺主,也不会让双方尴尬。
唐根生觉得记忆检索的这种传统礼节和规矩很实用,也很人性化。
远比上一世饭店遇着熟人那般让人……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