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章 过小年 鱼和熊掌  年代:从50年代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家就是团结,就是高效。

果然不愧是一直被列车长挂在嘴边的‘瞧瞧别人,再看看你们’中的别人。

唐根生径直回了家。

老京城人很讲究习俗。

过小年的习俗有很多,祭灶、写春联、扫尘、剪窗花、蒸花馍、洗浴和理发……

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唐根生呢。

二八大杠走在回南锣鼓巷的路上,四肢百骸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年味儿。

年味儿从来不是节日和天气或者是政府规定的。

年味儿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打心眼里、发自肺腑的用意念和行动攒起来的。

物质基础只占据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面。

精神层面的追逐,两千年习俗和信仰的缺失,才是未来越来越没了年味儿的根本。

一场纯粹让人放松和开心的晚会也要被迫披挂上阶级、层次、正直……

看节目如果换个心态,就当是一场动物世界,整场是一个大节目,叫猴子挂帅。

大节目里有很多小节目,在猴子的主观思想引导下,模仿一跳起来够头上的香蕉,就会被淋蓬滋水……

每年一场的辞旧迎新‘拉洋片’看起来就有意思多了。

回到黑芝麻胡同四合院。

从拐过影壁墙开始,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气,欢乐的氛围。

阮达没有出车,屋里有蒸馒头的麦香味儿。

东厢房孩子拿了一块软乎乎的灰面馒头,正跑到西厢房跟小伙伴炫耀似的啃食。

李春贵的宝贝疙瘩便撅着嘴哭戚戚。

唐根生推车经过,看到小孩子终于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小半拉馒头。

结果还没来得及往嘴里塞,屁股就挨了一巴掌。

真·先给片馒头再陪送个巴掌呀。

两个厢房的嫂子都跟唐根生熟络的打招呼。

但表情都有些怪怪的。

唐根生进了院,又进了屋,才发现情况不妙。

嫂子林静在和面。

嫂嫂秦青也在和面。

一人一个盆,跟两军对弈似的,互不相让。

唐根生两个头,都大。

院子里有一根绑了扫帚的竹竿。

“竹竿是小青拿来的。”

“扫帚是新的,静姐拿过来的。”

唐根生的屋子很干净,其实没必要打扫。

因为刚刚才拾掇了屋子。

工人撤退之前,清扫收尾的力度,不亚于专业开荒保洁团队。

可唐根生还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将房屋墙壁和四周的边边角角都清扫了一遍。

待着实在是尴尬。

接替谁,不接替谁,都不好办。

唐根生用扫屋子拉开思考的长度,让他有充沛的空间想到最佳周旋方案。

要不找个借口先躲出去?

嗯,对了。

祭灶要买关东糖。

“静姐一早就买回来了。”

哦,对了,还要剪窗花、买福字。

“小青剪窗花剪的可好了,红纸还富裕好几张呢。”

最终。

唐根生去里间屋伏案工作。

男人的底气除了头大,就是有钱。

世界上九成的问题,都能用钱解决。

剩下的一成,也可以,只要用更多的钱。

“喂,我们两个女人忙着蒸馒头,你一大老爷们就不帮忙做个饭?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女多底气足,团结力量大。

林静都胆敢如此态度跟唐根生说话了。

虽然还没说完就憋不住咯咯笑出声。

但也得小施惩戒。

谁让她自己主动跑里间屋来的呢。

一边拿捏,一边吸溜。

唐根生龙行虎步的从里间屋出来,瞧见羞眉耷拉眼的秦青。

没忍住。

又来了一遍。

一边拿捏,一边吸溜。

唐根生推着二八大杠除了四合院,被刺骨的冷风吹了额头,才后知后觉的发现……

不是林静逾越,而是自己胆儿肥了啊。

莫名觉得相当之刺激。

又隐隐有些后怕。

胡同口有七八个小孩子在嬉戏玩闹。

里面有个锅盖头。

“叔~”

唐根生单腿撑地,朝着锅盖头招了招手。

锅盖头眼窝里荡漾着对糖果的渴望,仰着小脑袋瓜,一颠一颠的跑到近前。

“家明,中午想吃肉吗?”

“想~!”

“走,叔带你去买肉好不好?”

“好~!”

“真乖!”

唐根生探手如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