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0章 图穷匕见  回档07:开启学神殿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石墨烯相关技术的安全性呢?

文章不约而同都统一了口径——那就是收归国有,划分为国家保密级别的技术,从国家层面进行管控和保护。

各路高校的专家和教授在背后出的力就显现出了作用,它送上了成套成套的思路。

比如国家可以组建完整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让国内众多企业参与,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国家层面的投入压力,还能共同发展和共同研究,本质上还是奔着共同使用去的。

随着这种呼声越来越高,联翔才慢慢走到台前,装作顺应大家呼声一般顺着这种提议发表一些看法。

一些媒体“不经意”的采访联翔,联翔遮遮掩掩才把话给说了出来。

当然,这种事情不可能直接说明白,得站得住脚,得不怕别人质疑,那就得有些水平了。

“石墨烯技术关乎夏国下一个时代的发展,这么重要的技术应该被国家保护,国家指导,企业参与,全民所用。

被个人持有的话,不可控的因素实在太多,每个人的选择,看法不一样,或许就会有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抉择。”

“石墨烯代表着国内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么重要成果,如果不能被国家掌握,会有失控的风险。”

“好的技术更应该接受更多方面的监管,以免被一些有心人盯上。监守的人多了,有心之人才不会肆无忌惮!”

“我们呼吁如此重要的技术,应该有更多的夏国公司可以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最快最大化的开发这个技术,让石墨烯技术领先世界。”

吹风吹得多了,加上联翔在背后串联各方,时间一长,就真的有很多企业,公司觉得自己好像也有份。

然后在一些专家,教授的带头下,在一些电池行业协会,能源行业协会的带领下,一份份倡议书,公开信递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案上。

声势最为浩大一次甚至联合了十几个协会,几十个教授,上百家企业,轰动一时。

内容就是呼吁国家重视石墨烯电池产业,建立相关国家标准,一定要让国家掌握这个技术,保护国家安全。

这是一场复杂的运动,牵扯了行业,也牵扯了学术,搞得那叫一个热闹。

那段时间老百姓嘴里基本上都扯石墨烯,要么就说国家安全。

茶余饭后大家聊的热火朝天,口水和茶水不知道消耗了多少。

有人开了头,就会有人不甘寂寞赶大集,凑这个热闹。

这叫热度,谁不想蹭?

于是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大学,机构出于成名的目的,纷纷下场探讨这件事,就看谁能说出花来。

各种各样的言论层出不穷,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有的人说出了不同的看法,说这是危言耸听,产业在哪里都一样。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少部分,不过也确实能获得更多的关注。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认可了联翔的那些思想。

大学,机构不仅说,还设立了相关的研究科目,认认真真的评估石墨烯对夏国的意义,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扶持就不好说了。

别以为只有联翔这样的夏国企业才会这么做,想着能从中分一杯羹。海外资本同样看到了这个机会。

以米国一些基金会为例子,他们早就明白如果技术掌握在陆山手里,那么这辈子都别想染指。

如果是被夏国收归国有,然后再放开合作,那么米国就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去合作,然后就有机会接触相关的技术。

陆山一旦扛不住压力放开了技术,那些技术流入长长的产业链,接触的企业多了,米国还愁没办法搞到石墨烯电池?

总比现在陆山彻底锁上门的可能性要高吧!

米国的资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盯着夏国国内,一旦发现有什么新兴的产业冒头,就立马入股掌控。

这就是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优势,不发达国家的发展大概率会沿着发达国家走过的路走。

不是那些国家懒,不想动脑子,不知道独立自主,而是世界的规则已经被发达国家建立起来,不跟着走都不行。

打个比方,米国建立全世界范围的汽车,电子产业,落后国家肯定要跟进才能发展。

高某资本张姓人士,90年代就背着三千万米刀做这种事情,纯粹就是买办。

这种买办还不知道有多少,他们的能量不知道有多大。

所以米国人拼命推动石墨烯技术国有化,他们给钱给人给平台,将这个事件不断推向高潮!

舆论严格来说已经发展了三个阶段,陆山不知道都不可能了,极越那边已经发觉舆论上面的不利,跟陆山进行了汇报。

私底下,陆山亲自招募的员工早就开骂了,不过一般的产线工人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在他们看来,技术上交国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