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虽说一把年纪了,可心态还是很积极的。
“朕知崇文馆诸多夫子辛劳,元节之后会安排赏赐。”
“谢陛下。”
“崇文馆建设事宜需要稳扎稳打。”
“臣领命。”
李承乾神色轻松地道:“也不用太紧张,朕不是对现在的崇文馆数量不满,当年父皇还在位时,朕就习惯了凡事先有章程再有效率。”
当初高延寿想要向陛下进献新罗美人,不过陛下拒绝了,有如此皇帝。
武功县下的士族都愿意为陛下效死。
苏亶更愿意身先士卒,哪怕豁出这条老命,也要将陛下的崇文馆开设在天下各地,为陛下效命到死,别无他求。
李承乾时常在想,当太子时,时不时监理一下国事,与兄弟几个一起治水。
或者让兄弟们一起走基层,再继续监理国事,就成了皇帝
国事很重要,又很繁杂,李承乾时常觉得朝中的人才不够用,当然希望中原各道州增加崇文馆的数量。
当崇文馆并入吏部之后,也能对各道州形成一定的控制力。
建设出一种皇权无处不在感觉。
有时候又觉得长安城的官吏太多了,应该多去一些乡县或者是更偏远的地方。
让偏远地区知道现在的皇帝是谁,现在的朝中举措是什么。
这个时代的脚步很缓慢,信息的传播效率很低,因此更偏远的人甚至不知道大唐已换了皇帝,而且新皇帝执掌国事已有六年了。
二十八岁登基,如今已三十有四的李承乾扶起这位丈人,走到殿外,“近来朕的妹妹时常专研养生之道,宫里准备了不少黄精,都是明达亲手所制,走时多带一些回去。”
“谢陛下。”
待皇后与苏母说完了家事,苏亶这才带着妻子告别,走时还带着一盒药材,也带走了小於菟,让这孩子跟着外公外婆多住一些时日。
见苏亶又回身行礼,李承乾报以笑容。
苏婉道:“近来孩子越来越玩闹了。”
李承乾道:“玩闹些也好。”
每年的新年,李承乾都要去凌烟阁,告慰一番郑公。
走入凌烟阁内,李承乾拿出先前所写的书信,在郑公的画像前焚烧。
郑公活着时,劝谏皇帝,郑公过世之后他们的警示话语经过崇文馆传遍了天下。
这是李承乾刻意为之的,大唐要强大就要有刚正不阿的精神,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用夏桀商纣的故事来警示世人。
又或者郑公用北齐文宣帝,就是那位叫高洋的北齐君主,作为反面例子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