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骁,朕在你伐蜀的紧要关头,命你班师回朝。你心里,不会对朕有怨言吧?”
刘承佑抿了一口茶水之后,还眯起了眼睛,气定神闲的看着杨骁,似乎是随口一问,并无别的意思。
杨骁想了一下,便摇摇头道:“官家,臣如何能对你有怨言?”
“臣只是认为有些可惜。蜀军羸弱,又在秦、凤、阶、成四州之地,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辎重。”
“其实不必朝廷供应粮草辎重,伐蜀大军可以自行缴获,解决后勤事宜。”
“眼看着秦、凤、阶、成四州之地唾手可得,官家责令班师回朝,臣又岂敢抗旨不遵?”
顿了一下,杨骁信誓旦旦的说道:“官家,臣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臣能有今日,全靠先帝和官家你的提携,岂敢相忘?”
“让臣忤逆皇命,臣万万不敢为之。宁死,也不能做出抗旨不遵的事情!”
一听这话,刘承佑也是颇为感动,脸上尽是一种欣慰的笑意。
在刘承佑的心里,其实是认为杨骁会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抗旨不遵,继续挥师伐蜀的。
虽说,这样一来,杨骁能替朝廷收复秦、凤、阶、成四州之地,让刘承佑心中也高兴。
但,倘若杨骁真的这么做,将他刘承佑置于何地?
抗旨不遵,那基本上是掉脑袋的事情。
以杨骁的赫赫战功,以及现如今的身份,倘若他伐蜀成功,为朝廷收复了秦、凤、阶、成四州之地,刘承佑不会处置他,最多是功过相抵,甚至于还会进一步封赏他。
只不过,这样的杨骁,就会失去刘承佑的信任了。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迟早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
杨骁选择遵从皇命,班师回朝,让刘承佑很是欣慰。
“唉。”
刘承佑长叹一声道:“杨骁,其实朕又何尝不愿意,看见你为朝廷收复秦、凤、阶、成四州之地?”
“怎奈何,杨邠、史弘肇、苏逢吉、王章他们从中作梗?”
“他们是朝中的显贵,把持朝政,也太嫉贤妒能了。”
“这些人都嫉妒你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才会阻止你继续挥师伐蜀的。”
“朕对此,痛心疾首。”
闻言,杨骁故作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攥着拳头,怒声道:“官家,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也。朝廷诸公也不好好想想,难道我杨骁挥师伐蜀,为的是成就自己的赫赫战功吗?为的是功名利禄吗?”
“不。杨骁所为者,是报答先帝和官家你的知遇之恩,所为者,是替大汉的江山社稷着想。”
“如若不然,臣麾下,还有白公、赵公、药公、刘公他们麾下,又怎会有如此之多的将士,不惜血染沙场,命丧他乡?”
刘承佑微微颔首道:“杨骁,你们的功劳,朕不会忘记,朝廷也不会忘记的。”
“朕和杨邠、史弘肇他们商议过了,决定拜你为枢密副使,封爵北地郡公。”
“另外赏赐汴京良田一百顷,绢一百匹,钱五万贯,锦缎三百匹,赐食邑明州两千户。”
杨骁正色道:“多谢官家!”
杨骁立下了这么大的战功,刘承佑自然是要对他封赏的。
在国库拮据的情况下,朝廷还是对杨骁进行了丰厚的赏赐。
之前杨骁的官爵是大明军节度使、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西面行营都部署、检校太尉,外加一个北地郡侯的爵位。
现在战事已经结束,“西面行营都部署”一职,杨骁要卸下了。
当上了枢密副使,“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的官职,也要卸下,因为这两個官职有重合之处……
枢密副使的权位,按理说本就在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之上。
杨骁这是升官了!
加官进爵!
如今,杨骁的官爵名头也不少。
大明军节度使、枢密副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尉,还有一个北地郡公的爵位。
实封食邑两千户!
这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官职,莫过于大明军节度使,和枢密副使了。
大明军节度使之位且不说,枢密副使,那就是枢密院的第二把交椅。
枢密院是什么地方?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机构,相当于掌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类似于后世的内阁、军机处,又有所不同。
因为枢密院分管着一部分国家的军政大事,实权很大。
杨骁现在这个“枢密副使”的官职,相当于后世的国防副部长,还管着一部分国政……
而杨骁的顶头上司是枢密使郭威!
对此,杨骁倒是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