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杨骁的回答,还算是给了刘承佑的面子。
刘承佑的心里颇为舒坦。
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专横跋扈,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还好杨骁是站在他这一边,不遗余力支持他的。
话虽如此,对于杨骁要取代郭威,出任西面行营都部署的事情,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还是一再否决的。
哪怕刘承佑的态度再坚决,也是无用。
枢密院、中书省,是杨邠的一言堂,杨邠还能影响到尚书省和门下省,这让刘承佑能怎么办?
他的圣旨,根本不管用。
门下省不给他拟旨,中书省不给他发下去,尚书省和枢密院也不给他执行。
刘承佑倍感憋屈!
……
下了大朝会之后,杨邠准备前往枢密院处理政务。
刘承佑即位之后,原本是枢密使的杨邠,就成了枢密副使。
好在,枢密院还是杨邠管着,郭威则是直接统军。
此时的杨邠,成了大汉权势最大的人,力压皇帝刘承佑,堪称是“摄政王”!
“杨相公,请留步。”
这时,杨邠的身后响起了一个声音。
他转过头一看,是头戴硬脚幞头,身穿一袭紫色官服的杨骁。
“杨骁,有事吗?”
“杨相公,能否借一步说话?”
“请。”
杨邠想了一下,还是决定跟杨骁单独谈谈。
毕竟,杨骁现在的身份不低,虽是刘承佑那边的人,杨邠也未必不能把他拉拢过来,收为己用。
至少也能结盟!
于是,在白色的地砖铺着的过道上,汉白玉栏杆边上,杨骁和杨邠一边走,一边谈话。
“杨相公,还记得吗?昔日我杨骁身陷囹圄的时候,是你说,会送我一世锦绣前程,现在,果真如你所言。”
听到这话,杨邠云淡风轻的笑道:“杨骁,这是你自己的本事。”
“当时是先帝看上了你,故而设下离间计,让你有了一场牢狱之灾。”
“先帝说的没错,你的确是他的福将,是大汉的福将。”
“有你在,官家可以高枕无忧了。”
杨邠所言不虚。
在大汉的诸多藩镇当中,军事实力最强的节度使,莫过于刘崇和杨骁了。
而这两个人,一個是刘承佑的叔父,一个是刘承佑的妹夫。
有杨骁与刘崇在,朝中对刘氏江山怀有异心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三人的叛乱,其实还算是“小打小闹”的。
最多就是被后蜀国趁机染指关中诸州,他们还威胁不到刘氏江山的存亡。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其实还是来源于自身。
南方诸国,不过是泛泛之辈,可以等闲视之。
“杨相公过誉了。”
杨骁的嘴角噙着一抹淡然的笑意,缓声道:“我杨骁现在是大明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同平章事,算是位极人臣了。”
“我,已经心满意足。”
“却不知,杨相公你知足否?”
闻听此言,杨邠不由得眉头紧锁,讳莫如深的看了一眼杨骁,脸色变幻一下。
“杨骁,你到底想说什么?你是在教训老夫你吗?”
“不敢。”
杨骁摇摇头,嗤笑一声,道:“杨相公你现在权倾朝野,朝中官员多受你的知遇之恩,何其风光无限?”
“哪轮到我杨骁一个后生晚辈来教训你?”
“杨相公,在下只是想告诉你,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
“杨相公,不瞒你说,我敬佩你的为人。”
“你为政俭静,洁身自好,不收贿赂,不能拒者,还收之交给官家。”
“其任贤荐能,直言敢谏之所作所为,让杨骁深感钦佩。”
虽然杨邠是一个专权跋扈的权臣,但是他的能力和人品,还是毋庸置疑的。
他是小吏出身,不喜欢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儒生,崇尚实干。
所以,精于吏道的杨邠在执政后,还缮修甲兵,充实府库,为朝廷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可惜的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杨邠一直把刘承佑当做小孩子看待,以自我为中心,专横跋扈,俨然以“摄政王”自居,这样的人,哪个皇帝能忍?
故而,历史上的杨邠死得很惨。
身死族灭!
杨邠没想到杨骁对自己会有这种看法,不禁捋了捋自己的长髯,嘴角含笑,眯起了眼睛,语气稍缓:“杨骁,还是你了解老夫。”
“外人都以为老夫把持朝政,欺辱少主,乃是跟梁冀、董卓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