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穷理  朕就是亡国之君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宾言并没有对费亦应进行任何具体的处罚,一切的一切,都由上意决定。

李宾言手中握着一本书,这本书是匠城的工匠们集体著作,名字叫坤舆志,一共十六卷。

第一卷到第六卷说的是采矿,第七卷说的是实验法第八卷为选矿,第九卷为冶炼,第十卷为金属分离,第十一卷为冶金设备,第十二卷为燋炭法。

这一本书集诸多官厂冶炼技术之大成,编纂而成但是书中并没有任何大明钢铁的冶炼之法并不是工匠们不会,而是这本书还有另外四卷,分别是铸铁、钢铁、军械和防锈。

大规模刊行是前面十二卷,后面四卷则为大明工匠院的教材。

这本坤舆志里面,毫无神秘玄虚说法,工艺和设备的描述非常清楚而且准确,并且配有二百九十幅木刻附图,即便是不懂冶炼之术,也可以理解。

而作者则是常有德。

常有德本不是工匠,而是马鞍厂的医倌。

马鞍厂特区拥有三万户,共计十五万人丁,还有驻防的京军以及南衙平叛之后的俘虏,总计越五十余万人,随着俘虏的五年劳役不断结束,马鞍厂的人数并没有减少而是逐渐增加。

仅仅马鞍厂就有两万余矿坑,让马鞍山变得坑坑洼洼,而开凿这些矿坑的则是大明的普通百姓和窑工,由于矿尘和油烟的原因,窑工多疾多病为了给窑工看病,常有德从石景厂医倌调到了马鞍厂特区。

在这七年的工作中,常有德的医术基本还是预防卫生与简易方的水平,但是他的冶炼技术有了突飞猛进,后来干脆转了匠官,而后主持编纂了这本坤舆志。

李宾言研墨提笔,他要为这本坤舆志作序,然后送入京师。

“伏以皇天开泰运,付大宝于元良圣帝御明时,奠群生于景泰。声教洋溢乎天下,仁恩普洽于寰区,神人欢庆。钦惟皇帝陛下,聪明睿知,成功俪美于唐虞”李宾言的这个开头,是作序的标准开头,总结来说,就是夸赞的锦绣文章,一顿马屁狂拍,把皇帝拍的越晕乎,表示臣子越恭敬。

李宾言虽然不擅长这个但是毕竟进士出身,拍马屁这事,只要他想,就能写出一堆当事人看了脸红的马屁来。

什么俪美于唐虞,茂德丕隆于汤武,恩广被于两间,功永垂于万世之类的话可谓是张口就来。

“坤,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舆,车舆也,坤为地,为大舆。”李宾言首先解释了下坤舆二字的含义。

天下最大的车舆就是大地,所以舆图就是地图,而土地之学就是舆图之学。

李宾言继续写道:“于凡大地孕毓之精英,无不洞悉本源,阐发奥义。即矿脉有无利益,亦且探厥玄微。果能开采得宜,煎炼合法,则凡金银铜锡铅铁等类,可以充国用民生。”

“书中所载,皆窥山察脉,试验五金。与夫采煅有药物,冶器有图式,亦各井井有条。”

李宾言写到这里就停笔并且将笔放下,眉头紧皱,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解释清楚了坤舆二字,对这个志字,却解释不清楚。

他犹豫了片刻,忽然灵光一闪,写下了格物致知四个字,方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格,至也,客观观察认识。物,犹事也,客观事物。致,推极也,主观分析。知,犹识也,客观规律。”

“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写完这段之后,李宾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奋笔疾书完成了进坤舆格致表稿。

格致是理学的经典概念,出自礼记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理学的认知论,而李宾言写的这一套则是格物致知,崇实黜虚,其实是李宾言在李代桃僵。

具体而言李宾言想要对客观存在的现象,建立一套在可检验和复现的解释,对客观事物形式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仰望星空的李宾言观测天文,脚踏实地的李宾言建立了匠城,这都是李宾言。

此时的李宾言并不清楚,他为大明打开了一道科学的大门,他只是一时念头不通达,所以停笔片刻,灵光一闪写下了格物致知四個字,写完之后,念头通达。

他对格物致知这个理学概念的进一步明确。

李宾言写完了进表稿,通读了一遍,重新誊抄之时,再次摇头,他觉得写的还是不够确切,太过于宽泛,所以继续写道:“儒生者,内则修身养性,外则经邦治国”

“格物者,达者格物致知,可通六合,次之者亦可有利于民生,经世济用,非无用之学也。”

“儒学可为之体,格物可为之用,有识之士,二者不可以或缺。”

“格物致知,即物穷理!”

李宾言吹干了进表稿,希望远在京师的陛下能够看明白他写的到底是什么。

在这份进表稿之中,李宾言将工匠、匠官们从奇淫巧技的下九流,升格为了格物者和儒生相提并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