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一章 买地的啰嗦事  乾隆四十八年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或叫贴补银钱,也叫“找价”。索要找价银的理由一般都是诉说原价太少,需要补贴。而且往往是找补一次都不行,以后只要地价涨了,还可以继续找补。

这种情况官府一般是承认的,如果买主不交找价银,引起纠纷,官府还要惩办买主。

在这种乡规约定的前提下,无论是官商还是官绅,能不勾结吗?不勾结的话,别说是本地人了,外乡人会被吞的连骨头渣都不剩。

当年徐大用在苏北买的那些盐碱地都是根本没人要的,他签的就是活契。这些年之所以没什么纠纷,一是徐大用买通了官府,阜宁县衙门的差役已经被他全部买通了。二是那些盐碱地这些年压根儿就没种过什么东西。

你敢改善盐碱地,种植新作物?行啊!第二年卖主就得来找你赎回或是找价。但凡不是那种有权有势需要十里八乡土豪劣绅们巴结的,不给找价钱就是“无信”,不守乡约!

封建社会里士绅们生存基础是什么?乡规伦理。不守这个没人跟你做生意、没人会过来帮工帮佣。还想揭竿而起,四方景从?

这年月晋商和徽商之所以能纵横各地,一是他们有大量子弟在朝中做官,二是经商的子弟都捐了官身。比如渠家的渠同海就是守御所千总衔,而渠映璜则是六品的直隶州同知衔。

当然了,现在商人捐官最高也只能捐到四品的候补道,而且价格巨贵。因为清廷跟北海镇交锋多年,耗费银钱已达千万,现在捐个候补道的价格是16400两白银,候补知府也要13200两。

等买完地办完了手续,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郑文显不敢再耽搁,他先是派了两人回射阳湖汇报情况,以便办理后面茶园的事,自己则带着林道生等人急匆匆的往广州赶。

谁知他们在前往长沙城的路上,路过一间茶肆休息时,看见驿道上时不时就有一些手持刀剑棍棒的壮汉经过,其间还有女子。

林道生感觉好奇,便跟其中一个停留喝茶的汉子攀谈了起来,结果那汉子说出了一件让郑文显他们既吃惊又啼笑皆非的消息。

某位江南豪商开出暗花悬赏,谁能赴北地取下赵新的项上人头,作价黄金一万两。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