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
他们都知道,不管他们坚守多久魏国都不会有援兵来了。
只不过,长安守备、领京兆太守的张缉不降。
因为他先父张既乃是魏国名臣、备受魏武与魏文厚恩,更因为他的女儿已经定下了亲事,将要成为魏国的齐王妃。
曹叡收养的宗室子有二,分别乃齐王曹芳与秦王曹询。
虽然曹芳的年纪比曹询小了一岁,但更受天子的喜爱,尤其是曹询身体不佳、常年疾病不断,因而魏国上下都知道曹芳才是魏国的第三位帝王。
于公于私,他都没有投降的理由。
因而他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觉得大势已去的郡兵,在汉军的招降下打开了城门,令他求仁得仁。
至此,大汉复旧都!
除了潼关与武关之外,全据关中!
捷报传回蜀地时,丞相刚踏入成都的地界,正在天子的陪伴下往先帝惠陵而去。
得悉丞相归来的天子刘禅,出百里迎接。
他对丞相归来很讶然。
因为他知道丞相为还于旧都付出了多少心血,所以弗能理解,为何丞相不进入关中、登上长安的城墙呢?
对于他的疑惑,丞相只是笑了笑。
有些事情不必说透。
对于丞相而言,有魏延等人进入长安,就足以告慰所有失志兴复汉室的老臣了而兑现当初在先帝崩殂时许下“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承诺,他不能假他人来谒惠陵。就如在出师表中所言的“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样,他想亲自前来告诉先帝一声,他不负托孤之重......
始于托孤,终于还旧都。
善始而克终,此生才是不复有憾。
丞相没有给天子讲述缘由,只是一味的交代着后事。
如还于旧都后,大汉务必要休养生息,让饱受征伐之苦的将士休整的机会、让民生慢慢恢复比如在他之后,大汉的兵权当如何划分、执掌中枢的人选以谁更好还有细细叮嘱天子如何做一个明君,等等。
此外,还叮嘱了留在蜀地的蒋琬等人以及抽空见了赶来的妻儿。
待到关中捷报传来,苦苦等候的他也终于可以往惠陵而去了。
先帝的惠陵规模很前来拜谒的士庶乘车骑马至三百步都不算大不敬,但这短短的三百步,亦令早就行走不便的丞相走得很艰难。
前一百步的夯土路,在天子刘禅的搀扶下,拄着杖的丞相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待踏上了石路,百步之内丞相不得不停下休息了好几次。
此时,天子终于忍不住。
挥手将身后侍从护卫皆遣开后,便在丞相面前矮下了身子。
出声道,“我负相父过去吧。”
丞相微愕,旋即,含笑摇头回绝,“不可。陛下乃天子,岂能负老臣哉。”
“先帝曾谓我,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天子刘禅没有直身,继续劝说道,“今我于先帝陵前负相父而行,乃尊先帝之言也,有何不可?”
闻言,丞相轻笑出声。
好一会儿,才轻轻颔首,“好。”
早就瘦削的丞相很轻,百步的距离也很短,正值壮年的天子很快就到了封土陵碑前。
轻轻放下丞相,天子后退一步给先帝陵碑行了一礼后,才对丞相说道,“相父,我在不远处候着,若相父有事,挥手召我。”
言罢,便返身而去,很体贴的让丞相独处。
丞相没有言语,只是看着他远去背影的目光很是欣慰。
直身,弃杖,整理衣冠,很艰难的很恭敬的给先帝行礼罢,丞相缓缓坐在了陵碑前,默默的看着“汉昭烈皇帝之陵”字文。
来之前,有许多话语想说,到了以后,一时之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沙....沙沙......
秋风缓缓拂过翠绿的松柏,带着其他树木的落叶飘零,斑驳了落在陵碑前的阳光,亦迷离了丞相的视线。
恍忽中,陵碑前的光影勾勒了一群人的宴席。
犹如昔日赤壁之战后,刘章遣法正与孟达来荆南公安请援,先帝临入蜀前的宴会。
关侯,张飞,赵云,庞统,马良,法正,糜竺,简雍等人皆在座,带着未来可期的热枕,杯觥交错,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还是陈到在门外戍卫着,还是黄忠、魏延与霍峻等人在军营内约束士卒,各司其职。
秋风轻轻的吹着,继续摇曳着阳光与树影。
丞相的目光依旧迷离着,让笑意慢慢爬上了嘴角,也让一缕灰败之色隐晦的爬上了脸庞。
方才艰难行走而呼吸急促已然缓和了,但却变成了无力且气少。
不知过了多久。
眼帘变得越来越重的丞相,头也在慢慢下垂着,嘴角笑意依旧不减,呼吸却是慢慢变得几不可闻。
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