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9章、旧都复,星落惠陵  蜀臣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秦朗部,还是反身归去围杀司马懿部了。

若追,自然是空忙一次。

但若是不追,却有担心秦朗往武关是虚,迂回赶去左冯翊才是实。

索性,他们暂时让士卒们休整、缓解一路鏖战与奔波的疲惫,待追击秦朗部的汉军赶到了再做计议。

后续督兵赶来的将率,乃是姜维。

因为吴班年纪已然很大了,难为这种夜半追击之事。

不过,姜维的官职同样可以做出决策。

他断定秦朗必然不会复入左冯翊,但仍然分出了句扶部、赵广部以及阎宇部赶去左冯翊,前去支援刘忠部。

因为战事至此已然没有悬念了!

理应分兵将左冯翊控制住,避免逆魏的守备兵马迁徙人口,且还要尽量抢占关中与河东的渡口等,将关中尽早纳入囊中。

而柳隐部则是赶去武关。

不是追击,而是在武关道上寻一个可落营的地点戍守,为日后攻打武关做准备,以及防备魏军或会复杀入关中。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有备无患罢。

王平部乃是留在了长安城下,与张嶷一并困城。

他的本部则是稍作休整,随后便沿路返回,打算与魏延部将司马懿包抄,灭了!

过,他还尚未赶到时,捷报便传来了。

当魏延得悉司马懿竟然在他眼皮底下分出了兵马后,顿时觉得羞恼难当,当即便不顾幕僚的劝说,亲自持刃带着部曲杀入了魏军阵内。

他不是鲁莽。

而是胜券在握,是想身先士卒激励将士们奋勇,尽早将此处的战事结束好赶去收复旧都。

近十日来,司马懿以六万兵马与他鏖战,亦只不过是战成了势均力敌,而今他分出了两万雒阳中军,尚能抵御汉军的勇锐吗?

在兵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他魏延竟连必胜的把握都没有?

荒谬!

事实上亦如此。

在他身先士卒后,魏军也迎来了节节败退,战线缓慢但却稳定的往司马懿大纛所在逼近。

因为魏军的士卒也发现了,他们的大都督将兵力调拨走了,因而也迎来了士气低落。

就连司马懿自身都没有什么战意了。

对于他而言,他也没有继续坚持的理由。

算算时间,他分出的兵马已然与从郿县赶来的汉军遭遇厮杀,亦是让秦朗部能顺利冲破汉军的包抄战术归去了长安。

事已然,又自知必死,又何必多做挣扎呢?

因而,他也没有刻意的收拢士卒、激励他们死力鏖战,更没有在汉军旌旗越来越近时让部曲护卫逃亡。

甚至,他都不愿意再关注战场了。

只是微微昂着头,默默的看着绣着“魏”字的旌旗,眼神中不悲不喜,更没有什么不甘或者愤慨。

是啊,他应该愤慨的。

从继任雍凉都督开始,他一直呕心沥血、尽忠职守,但最终却是迎来了天子的猜忌与朝野的质疑,还要落个兵败身死的身后名。

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

被逆蜀所败的,并非止于他一人!

如先前的曹真,尚有无数为魏国开疆辟土、立下赫赫战功的宿将,但兵败的骂名最终却是令他一人担之!

时也,亦命也。

唉,悠悠苍天,何故苛我

司马懿昂头看着暮秋时节异常晴朗的苍穹,看着白云苍狗的变化无常,心中悄然叹息了一声,亦缓缓的耷拉下了眼帘。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战事结束。

魏雍凉都督司马懿临阵身死,麾下将士或死或降、全军覆没。

而斩将夺旗后的魏延,只留下副将督促士卒收拢降卒与打扫战场,不顾疲惫亲自带着万余士卒赶来长安城下。

随他而来的,还有没有参与追击的、垂垂老矣的吴班。

“我虽老迈,亦能任旧都城墙之上的执旌郎!”

他是如此对魏延说的,带着满脸的亢奋与满目的激动莫名。

对此,魏延畅怀大笑。

就是笑着笑着,便徒然觉得眼鼻有些发酸。

北伐了那么多年,大汉诸多老臣中,有机会进入长安旧都、看着大汉旌旗飘杨的人,已寥寥无几矣.......

待他们赶到了长安城下,姜维便引兵去左冯翊主事了。

因为长安城易主已无有悬念。

先前魏国在关中的戎兵约莫十一万,司马懿引了十万赶去决战,再扣除护粮道与增援泾水河谷谷口的兵力,长安城内仅有一千戎卒与三千郡兵戍守。

虽说,有高厚皆七丈的城墙作为庇护,且粮秣辎重皆充足,以这些兵力戍守城池数个月不在话下,甚至一年都未必被攻陷。

但这一切的前提,需建立在外有援军的情况下。

当秦朗引兵临城而不入、司马懿尸首与大纛被汉军送来长安城下招降时,城内将士皆不复有负隅顽抗之心。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