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这时,秦烈忽然听见一声呼唤,一转头,只见陈宫从后方一路小跑过来。
陈宫此时发丝有些凌乱,似乎是颇为急切。
“公台?”秦烈有些惊讶,这段时间一直是陈宫在监管这郡中政务,打理事情,实际上陈宫是很忙的,他是这个郡中的二把手,除却军务,都是陈宫在监管。
当然,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陈宫的,也要分摊给郡中的官员,可是事情的统筹都是陈宫的事情,有什么消息也是陈宫在处理,政务上的东西秦烈做的事情很少,只有一些必要的决策是秦烈在把握。
此时的陈宫应该在处理政务,这个时候来这里,一定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秦烈上前,赶忙扶住,道:“公台有何事?竟然要追到军营中?”
陈宫喘了口气,咽了口唾沫,道:“主公,刚刚收到朝廷的文书。”
说着,陈宫从怀中拿出一封绢帛,递给了秦烈,秦烈一愣:“文书?”
看着这样着急的陈宫,又看向绢帛,明显是陈宫事先看过,这也没有什么,毕竟这种东西是秦烈授权的,可是看陈宫神色这样急促,这可不像是陈宫性格。
秦烈打开文书,看着看着,面色开始沉重。这封文书,作为秦烈自己来讲,是个好消息,因为在自己被封侯了,这证明自己的功劳董卓并没有瞒报,这一点秦烈还是很吃惊的,毕竟自己在下曲阳的时候可是实实在在的交恶了董卓。
想来这也不奇怪,毕竟有这么多的将领,甚至还有副将宗员在旁,谎报军情可不是什么小事。
两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制度,其中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为避讳汉武帝刘彻改名为列侯,,列侯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个等级,所谓“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三者除了地位尊卑之外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食邑的多少。
至于关内侯,则是侯爵中最低的了,后汉书百官记载:“关内侯,承秦赐爵十九等,为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多少,各有户数为限。”关内侯和列侯最大的区别在于列侯有食邑之地,而关内侯没有自己的食邑之地,更多的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已。
看着绢帛上“宜亭侯”三个字,秦烈不禁陷入深思,自己作战这样勇猛,打了这么多的黄巾军,甚至用一万五千兵马打下了下曲阳城,生擒张宝和张角,这合计下来,黄巾之战结束的功自己有不可获取的一部分,这才堪堪是一个亭侯?
当初关羽就是汉寿亭侯,看着是挺威风啊,可是却是个不大点的侯爵,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里就是自然村,亭就是行政村。“汉寿亭侯”的关羽,用现代眼光看,就是汉寿村的名誉村长。
官渡之战时,袁绍大将张邰、高览降操,曹操“封张邰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徐州之战,拜降将张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得荆州之前,蔡瑁、张允出卖自己的主公,立马被曹操加封蔡瑁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张允为助顺侯、水军副都督。得荆州后,又封了蒯越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为关内侯。…
文聘不听调,当着曹操面说了一句忠义的话,竟被封为江夏太守,赐爵关内侯。至于冀州之战,吕旷、吕翔、马延、张顗、焦触、张南一帮无名小辈,只要投降就可封侯。由此可见,“侯”在东汉末年该是多泛滥的玩意啊!
自己打黄巾,立功勋,要不啥都不给,自己继续当自己的郡守,可是封个侯就给了自己一个亭侯,合着自己打了半天,给了自己一个村长当,这不是埋汰人吗?
另外,宜亭这是在哪啊?自己怎么收租啊?
先不管这些,秦烈继续向下看着,忽然,一句话映入秦烈的眼睛。
“董卓为大将军。”秦烈不由的念出声来:“董卓是大将军?开玩笑吧?”
在历史上,北中郎将卢植被朝廷罢免后,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县,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围攻两月余不克。八月三日,朝廷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罢免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
直到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董卓才获得赦免,也就是说,自己的到来没有让董卓失败,而是让董卓建功了,自己的功劳虽然不小,可是董卓毕竟才是最大的统率,这一份功劳自然是他的。
这和秦烈预想的不一样啊,这蝴蝶效应属实是有些厉害,自己先是来到这个世界,阴差阳错的招兵买马,然后爆发黄巾之乱,自己被召去抵御黄巾,正好碰到董卓,若是自己没有来这个世界,董卓很可能就被判刑了!
可是自己的到来,董卓非但没有失败,而且成功的很是突然,北军五校损失不大,甚至只伤了不到一万人就攻占下曲阳,生擒张角与张宝,可以说,平定黄巾之乱,董卓是首功啊,这样的功劳自然会被提拔。
秦烈拍了一下脑门,自己这是在干什么傻事,怎么倒是成了董卓当政的垫脚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