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1章 重甲兵  三国之纵马十三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但如此,我还要给你挑选的士卒每人配备铠甲装备,此支队伍,将会是战无不胜的重甲兵!”

秦烈说着,看向高顺的眼神逐渐炽热,因为他知道,如果高顺在,这支军队一定会组建起来,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一支军队的核心是将领,既然高顺可以在吕布手下打造出这样的王牌军,为什么不能在自己这里打造呢?

高顺脸上从秦烈来就没有停止过震惊,全军装备铠甲?这是一件多么大的恩宠啊。

要知道,铁制盔甲沉重而且打造困难,一般只有带兵将领能够穿着,而一般士兵穿的多为皮革制成的防具,可以抵挡轻微的刀剑伤害和弓箭,一般布质衣服是穿在里面的。

如果只穿布料衣服,可能是民兵或者临时拼凑的杂牌军,比如放死囚迎战,布料衣服不牢,长途行军可能会破裂,而且没有任何防御的作用。

普通的士卒重要部位有皮甲保护而已,中国地形复杂,城关众多,装备精良的重骑兵,重步兵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不多,大多数军队还是属于轻步兵,山岳,水网,攻守城池中,轻步兵能更好的完成任务。且中国军队数量太大,尽数装备精良铠甲不现实。一般只有将领和少数精兵才能装备金属铠甲。

那个时候士兵穿的都是麻布做的衣服,一般都是黑色的。只有少数部队如近卫军、重骑兵才有铁制铠甲,其他还有的是用牛皮制成的护甲。

“请主公放心,高顺定不辱命!”此时高顺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这样一支军队,可是就是给他两千人的军队跟他换高顺也是不换的,因为这两军的代价就是截然不同的,秦烈既然可以给自己这样的军队,那高顺怎么可以不效死命。

秦烈道:“今日便开始挑选,限你一个月之内选拔完毕,行军铠甲军备尽皆交予你,至于怎么训练,也都是你的事情。”

说着,秦烈从怀中接下一只军符,递给了高顺,道:“拿着此符。”

高顺伸出双手接下,毕恭毕敬,问道:“这支军队,是主公的,还请主公赐名!”

秦烈一乐,道:“陷阵营!”

“陷阵营”高顺郑重地重复一遍,徐徐道:“好名字!”

秦烈拍了拍高顺的肩膀,道:“此营在你手中,务必要让他名扬天下!”

“诺!”

高顺正色道。

至于陷阵营的装备,秦烈自己有自己的考量,魏武卒的士兵,每一个都要手执长戟,腰挂铁剑,背上背一面犀面大橹和一把强弩,并且还有带五十发弩矢。光这些玩意加起来,小几十斤就有了。除此之外,魏武卒身上还必须要披上三重甲,出征之时还要携带三天军粮,再算上这些,估计有近百斤的负重。

以为这就完了么当然不是了。魏武卒的标准中还有一条,带上这么多的装备,还必须能够在半天内连续急行军一百里,否则就是不够格的魏武卒。并且主帅吴起还是一个严于治军之人,他的治军信念其实就是一条:服从服从还是服从让你干嘛就干嘛,哪怕是前面是悬崖也要勇于往前走。由此来看,当时的魏武卒就是现在的特种兵,而且还是大批量复制生产的特种兵。…

一只军队的创建,统帅就是灵魂,如果统帅离开了,军队也就失去了灵魂。吴起虽然私德方面有很多缺陷,但是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公平,愿意和最下层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卒共担劳苦。士卒中有人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是个非常称职的军事统帅,士卒也非常的拥护他。

至于高顺,就是这支陷阵营的灵魂。

至于三国时代装备主要是这几个。

铠甲,普通士兵是熟牛皮制成的护住前胸背部的皮甲高级一点是鱼鳞铠,几千片铁片密密麻麻的,而且是当时士兵的最好装备,因为铁黑色,所以又叫“玄甲”

环首刀,环是缠布绑在胳膊上避免掉落的。越长环首刀越难使。后世出土文物显示孙吴士兵环首刀平均长度是70多厘米。而蜀汉是120厘米可见两国士兵战斗力和锻冶水平。

长刀外还有随身短刀,因为贴大腿挂叫“拍髀”应该算是长匕首吧。

戟,三国的重头兵刃,长短都有,规格不同,步兵的一人高,骑兵的越长越厉害,不过也越不容易使。形制简单的戟就是一横一竖如“卜”形。三国出现“雄戟”横上翘,竖加了个弯钩。另外三国人多以短戟护身,孙权投虎,刘备砸说赵云坏话的,董卓砸吕布,都是它,可见其广泛应用。

弓弩,计量单位分斤,钧,石三级,一般弓用斤,弩用钧,石。一般弩是三十弦一弓,如诸葛弩。骑兵也有专用弩。

由于史书没有记载陷阵营的武器,可是秦烈自己也可以琢磨的差不多,但是要装备自己仿造的戚家刀,这样的刀不但适合斩马,也适合近身作战,另外可以配上勾襄。

勾襄主要是用来格挡长兵器或者刀盾兵的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