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银装素裹,雪花渐渐飘落,整个冀州被包裹在一片白雪之中。
时间已经是十二月,三国时候的天气倒是要比秦烈自己所在的时代要冷上不少,秦烈自己记得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天气,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时间,皑皑的白雪在那个时候可是催命的象征,自己当初在雪地中奄奄一息的样子,怕是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
想着这一年自己的遭遇,不可谓不精彩,当初自己只是一个小县令,兵马不过数百,将领不过是像王准那样的护卫,幸亏自己运气不错,在县中遇到了陈宫,又在山中遇到了高览,这才让自己的班底渐渐的建立起来,要不然自己在这乱世之中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想到这里,秦烈总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为何自己会在安邦县遇到陈宫,又在山中遇到高览?这些人都是豪杰,可是偏偏被自己遇到了,还收入了帐下,事实也证明,这几人都是可以守一方的人才。
陈宫当时是县尉,可是现在随着自己战功的显赫,渐渐的升高官职,陈宫等最早跟随自己的一批人都已经得到封赏,若是自己没有来到这个世界,那么陈宫和高览或许会在这个时空中晚登场几年。
陈宫的话秦烈记得在演义中他是陈宫曾为中牟县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败的曹操,因感于曹操的抱负而弃官,毅然和曹操一起流亡。逃亡途中见曹操残暴,滥杀吕伯奢家,失望之余弃之而去,并与操誓不两立。后来又辅助吕布和曹操作战,多次设计打败曹操,遗憾的是吕布不听他的话,最终失败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想释放陈宫,但陈宫坚决不降,最终被曹操杀害。
从陈宫弃官出走,至其凛然赴死,我竟至“驻足不前”,掩卷回味不已。内心感慨,可用“敬”、“叹”二字形容。对陈宫其人,秦烈是由衷敬佩的。
东汉末年,社会黑暗,群雄纷争。当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而逃亡至中牟县时,他作为一个手中掌握着钦犯的县令,完全可以邀功请赏封妻荫子,但他并不以维持自家安逸为满足,亦不以升官晋爵为人生目标。相反却故意用言语试探挤兑曹操,在遭操一顿怒骂“燕雀安知鸿鹄志哉”之时,他不怒反喜“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
在听了曹操慷慨激昂的“演说”后,不禁欣喜万分,自以为遇上“明主”,可以有所作为,所以在听了曹操“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的打算,毫不犹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乘马投故乡来。”
也许,陈宫的选择是不明智的。在那群雄纷争的年代,众多谋士信奉的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原则,陈宫的选择定会被人说成“不识时务”,可是陈宫比起那,些朝三暮四的政客小人,却尤显高风亮节,尤其是比起吕布企降、张辽被劝降等生死关头的表现,陈宫的大义凛然更加令人肃然起敬,为其人生抹上了悲壮的色彩。
只可惜这样的人终究没能为曹操所用,生不逢时,又拉不下文人的脸面,被曹操所杀也是正常,这是演义中的陈宫
还有自己最先收服的第一个三国名将高览,虽然他在历史中与颜良文丑张郃齐名,可是在三国中的名气还是有些低,高览曾和许褚大战而不分胜负。曹操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计,命高览、张郃率兵劫曹营,遭埋伏兵败,惧罪而降于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
主要知名率不高是因为曹操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计,命高览、张郃率兵劫曹营,遭埋伏兵败,惧罪而降于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后随曹操出征汝南,率军伏击刘备,三合斩刘辟,正欲擒刘备,却被赶来的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高览当时已经将敌方主公刘备逼入绝境,只需要再加把劲,就可能结果刘备,立下不世之功。古代将军们,只有在战场上拼命厮杀,斩杀敌方大将,向曹操请赏,才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享受荣华富贵。高览刚刚斩杀掩护刘备的刘辟,即将拿下刘备,正是最得意忘形的时候,没想到被身后的赵云突袭,因此被杀。
说来也是可惜,但是既然为自己所用,那就不会让这样的事情重新发生。
也幸亏经过一年的观察,秦烈知道这穿越的这个时空是三国演义的时空,并不是真实历史。
原因很简单,若是穿越在正史里的话这个时代就没有诸多的事物,比如马蹄铁,马镫,关羽的那一杆青龙偃月刀,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表示这这是一个与真实历史错开的时空,那这里的人才也都是秉承着演义中的性格。
秦烈看着天空,缓缓的叹了口气,虽然黄巾之乱已经平息,不管是按照演义中的时间还是正史,这几年都会是安定的,起码在未来的四年之内。按照秦烈的记忆,起义虽被东汉朝廷镇压,但汉室威信自此遭遇严重打击,然而汉灵帝并未改观,反而继续享乐。
于各地还不断发生小型叛乱,产生许多分散的势力,包括黑山、白波、黄龙、左校、青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