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六度分隔理论  我的投资时代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次日。

清晨。

还在睡觉的夏景行听到了“砰砰”的敲门声,穿着短裤T桖就去开了门。

一打开门,发现是克里斯汀娜,对方手里还拿着一叠资料。

夏景行有些诧异地看着她。

克里斯汀娜递过手中的资料并说道,“希望对你有用。”

夏景行接过一看。

《六度分隔理论》。

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于1967年提出。

他看了一眼就收起了,好奇道:“你给我这个干嘛?”

“你不是要打造社交网站吗?我觉得这套理论对你应该非常有帮助。”

夏景行知道这套理论。

可通俗地阐述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假如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人,其六度就是260的六次方,算出来的结果是308万亿。

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倍。

有这套理论支撑,你和杰克马之间的距离也不再遥远。

因为杰克马是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所以,聚会吃饭的时候再听到朋友吹嘘:他朋友的朋友是某个大佬,开法拉利,还有私人飞机……

请你不要喷他。

因为他的关系链只要再拐几个弯,说不定真的搭得上这些大佬。

他之所以能装这么大的逼,也是通过朋友的朋友听来的。

再举个简单例子:

你家里有个亲戚在BAT上班,或者社会地位很高,他的朋友或者上级说不定真的就认识某个大佬,或者通过几层关系认识。

这个理论提出的30多年的时间里,尚未得到严谨的证明,只能算是一种假说。

但社会学家一直都对这个理论兴趣浓厚,为此还做了不少实验,并搜集到了一些能够支撑起理论的有力证据。

“你不相信这套理论?”

克里斯汀娜看夏景行脸上带着些许嘲弄,有些恼了,因为她坚信这套理论是能够站住脚的。

“呃……”

夏景行笑道,“那么激动干什么?我没说不相信啊?”

克里斯汀娜看了他一眼,说:“去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登肯·瓦兹主持了一项最新的对“六度分隔”理论的验证工程。

来自166个不同国家的六万多名志愿者参加了这项研究。

瓦兹随机选定18名目标,比如一名美国的教授、一名澳大利亚警察和一名挪威兽医。

要求志愿者选择其中的一名作为自己的目标,并发送电子邮件给自己认为最有可能发送邮件给目标的亲友。

你猜猜看,最终经过多少人之手,邮件才到达目标手上?”

“5-7个人!”

夏景行脱口而出道。

克里斯汀娜有些意外,笑道:“原来你也看过《科学》杂志上的那篇论文啊?”

夏景行笑而不语。

这很了不起吗?不觉得。

“我认为这个理论,可以运用到社交网站的推广上面。

通过一张网状结构的关系链,把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链接起来。

这也是社交网站最大的意义和乐趣。”

克里斯汀娜笑着说,“据我所知,直销和保险领域都已经在运用这套模式来开展业务了。”

夏景行点头,这话不假,除了SNS,那些拉人头的行业也都把这套理论运用到了极致。

“行吧。”

夏景行举起手中的资料,“谢谢你的帮助,我会认真研究的。”

克里斯汀娜点点头,没说什么,踩着高跟鞋走了。

夏景行回宿舍洗漱了一番,换上运动服,准备跑步去了。

小犬睡得跟头死猪一样,还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这就是昨晚熬夜看小电影的下场。

来到操场,夏景行慢悠悠地跑了起来。

一边跑,还一边在想网站的事情。

克里斯汀娜和小犬建议他搞个社交网站,覆盖全校同学。

如果按照这条路线走,那就是以“校园熟人社交关系”为纽带的SNS。

准确的说,这就是脸书。

目前还没有SNS这种说法,主流的上网社交方式还是BBS和聊天室。

BBS以1998年3月创办的大型个人社区网站西祠胡同为代表,一种以讨论版组群为主导的社区模式。

而1999年6月成立的则第一次以聊天室为核心,开发出游戏、邮件、主页、日志等一系列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内容。

此外,国内还有一个知名度较高的网络社区,1999年3月成立的天涯社区。

他们这三个网站,都可以概括为WEB1.0时代的网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