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显也就没那么在意了,跟着道:“着陆检查单!”
检查员抽出检查单卡片:“发动机气动电门,连续!减速板预位绿灯!起落架放下三个绿灯!襟翼三十到位绿灯!复飞航向,复飞高度,核实!着陆检查单完成!”
做完这一切,检查员想了下还是跟塔台管制道:“塔台,前机有复飞的吗?”
“星游6443,前机有中止进近的,还没有复飞的。你是有什么问题吗?”塔台管制说道。
“我的复飞航迹离天气太近了,你看可以复飞左转吗?”检查员问道。
塔台管制:“左转不行,地形有影响。你看连续右转飞本场,在到达本场之前达到三千六百米可以吗?”
“没问题!”检查员当即就答应下来。
“星游6443,取消标准复飞程序,连续右转飞本场上空,高度三千六百米!”塔台管制员更改了复飞程序。
“连续右转飞本场上空,高度三千六百米!谢谢了,星游6443!”
随着飞机的下降,徐显大约感受到了乱流的强度之后,在穿过一千英尺的高度时,断开了自动驾驶。
对于这种强乱流的情况,不能太晚断自动驾驶。因为手动飞和自动驾驶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飞行员很可能因为突然转为手动飞行,一时控制不住飞机的情况。
这时候,如果断自动驾驶断得太晚,就没有足够得时间适应,便是会导致低空得着陆条件不佳,继而不能很好地完成着陆。
着陆并不都是在最后的低空环境下完成的,没有一个好的进入着陆的条件,那最后的着陆就是修正着陆,难度会非常高。
只有创造好足够优良的着陆条件,才能完成一个出色的落地。着陆在最后进近阶段其实已经开始了,若是想要割裂开,那就不能完成一个优异的落地。
断开自动驾驶后,徐显在面对超过十米的侧风时显得游刃有余,这倒是让检查员很是惊讶。
要知道,这并非是稳定风,而是存在乱流的。也就是说,风向风速是在持续不断的变化的,只是大多数时间是保持110/25的风向风速而已。
“可以啊,手很稳啊!这种天气对你来说好像没什么压力啊!”检查员一开始手是搭在驾驶盘上的,随时准备接过飞机操纵。在他看来,这种天气条件下,徐显不一定能够安稳处理。
徐显看上去还有余力:“还好,这个风还算是稳定,乱流不算强。”
“这都不算强吗?”后面坐在观察员的位置的第一副驾驶显然不能苟同。
“换你飞,你搞得定不?”检查员问第一副驾驶。
第一副驾驶显得有些心虚:“不好说,至少应该没那么稳。”
“你倒是诚实!五百尺了!”检查员稍微调整了下座椅位置,已经为最后的落地做准备了。
不过,徐显的手真的很稳。PFD上的小方格扣着十字指引,没有一点儿偏移的。
“你这跟指引的功夫是真的厉害。”第一副驾驶啧啧称奇道。
跟随指引是身为飞行员的一个基本却有效的技能。然而,这个技能虽然非常基础,却是贯穿于整个飞行生涯。
当然,在随着技术级别提高之后,有时候,一些机长和教员会出现超越指引的情况。那是由于指引存在微量的延后性,而资深的机长教员可以准确看出偏差所在,并不需要指引提示。
他们依靠自己的眼力可以更早更准地修正偏差,不过,对副驾驶而言,这个实在没什么必要,能够准确及时地跟上指引就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至少徐显暂时还没有超越指引的想法。
严格来说,在进近过程可以一直跟指引,直到无线电高度五十尺。不过,随着高度的降低,通常在决断高度以下会转为目视为主。
不过,徐显并没有按照常规。他确实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到了外面,可是相当一部分精力还是放在了驾驶舱内。
徐显打算依靠盲降信号下降到足够低的高度。
这是一个相对取巧的办法。从长远来看并不算是什么好事。因为如果过多依靠盲降信号引导,那么就会逐渐弱化自己的目视判断能力。在以后执行航班时要飞目视进近的话,那就非常吃亏了。
当然了,航班中飞目视进近的情况比较少。但是,在很多非精密进近的时候,在最低下降高度之后,大多需要参考目视。这时候,可没有盲降信号引导了。要是飞行员没有过硬的目视飞行能力,就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从长远来看,这种过度依赖盲降信号的做法不是什么好主意。不过,这次是检查,徐显没必要在这个时候锻炼自己的目视能力,升级后,有的是机会练习。这时候,最要紧的还是保持正常的入场轨迹。显然,参考盲降信号才是最正确的。
“一百到决断!”检查员说道。
徐显身子稍微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