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已经不敢轻易的自作主张了,因为这关系太大,他自己不方便使用望远镜观察,便让其他人好好计算一下。
随后,他派人将阿巴泰叫过来,问道:“饶余郡王,你觉得明军摆出这样的阵势,是引诱我们进攻,还是真的想与我大军一战。”
阿巴泰毫不犹豫的道:“我觉得引诱我军进攻的可能性更大,这支明军主将非常狡猾,类似的计策他使用过不止一次。”
阿济格却是道:“可我看明军距离其后方阵地也有很远,若我等派出轻骑迅速发起冲击,能否在他们退回去之前追上并与之交战?”
“若能追上,明军即便想退回阵地也来不及了,我等全军压上与其绞杀在一起,京师城墙上的守军也将束手无策。”
阿巴泰知道阿济格还是更倾向于冲上去冒险,因为英亲王心里的压力太大了,唯有通过尽快战胜这支明军才能化解一些。
虽然对阿济格也没什么好印象,但阿巴泰清楚,若阿济格受到处罚,他阿巴泰身为副将也难逃被追责。
想了一下,他建议道:“殿下,我们可以先假装撤退,看能否将明军引诱出来。若能将其引诱得更远,我们再决定是否发起主动进攻。”
阿济格没有急着回应,这个计策他不是没有想到,只是他担心这样来回折腾会动摇军心。
不过,若不想冒太大的风险,也只能如此了。
“撤……”性格火爆的阿济格这次没有独断专行,听从了阿巴泰的意见,选择了更稳妥的方式。
清军万骑匆匆而来,仅仅观察了一下,又立即转身离开,着实让人非常意外。
特别是那一百多被围着的满洲兵,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自己这些人躲在楯车圈中,援军没有注意到。
几人冒险推出两辆楯车,冲出来拼命的挥舞着正白旗和镶黄旗的旗帜,以显示自己的身份。
但是庞大的大军好像是真的没有人看到他们,义无反顾的转头撤退,越走越远。
勇卫营没有阻止他们的举动,直到他们自己意识到危险,失望的又退回到了楯车圈中。
不少人脸上显露出绝望,也有不少人露出悲愤。
“应该是没有看到我们,或是把我们当成了明军冒充的。”
“对,应是把我们当成明军冒充的,明军很狡猾,冒充我们很正常。”甲喇章京如此宽慰道。
是真的吗?也许是的吧,一些人还抱着最后一丝信念。
其实沈浪留下这点人并非是为了引诱阿济格救援,只要阿济格不傻,就不可能为了这么点人冒险,勇卫营一轮齐射都不止带走一百人。
从军事上这样考虑没有错,但沈浪却要从人性和心里上对阿济格进行打击。
军事题材的电影中经常有这种桥段,敌对的一方会击伤对手一个目标,伤而不杀,引诱目标的同伴前去救援。
目标的同伴如果不救,他们就一枪一枪的打在受伤目标的身上,但不会取其性命。
只让其更加痛苦,不停哀嚎,让目标的同伴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
目标的同伴若是去救,他们就立即打击救援人员,对其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就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对人性的考验。
理性的考虑自然是不能去救,因为也很难救下来,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可是不救,看到同伴这般痛苦,内心又要受到巨大煎熬。
或者有人选择自己亲手送同伴上路,让其少受些痛苦,但这样就不用承受心里的煎熬了吗?
原本沈浪的计划是等建虏的大军靠近,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将这支满洲兵给一个个的消灭。
阿济格可以不救,但底下万千普通士兵看到他们的主帅对这些士兵的生命如此漠视,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只是士兵,不会考虑什么战略,什么代价,他们只考虑最浅显的道理,你今天可以漠视这一百多人的性命,明天就有可能漠视我的性命。
满洲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没有感情的杀戮机器,而且还有那么多汉人和蒙古人,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断。
当一点不满在内心里生根之后,就很难消除,若是这种不满越聚越多,最终便会以不同形式进行爆发。
这些人不管是对阿济格不满也好,还是对勇卫营更加痛恨也好,都是沈浪想看到的。
他不怕这些人对勇卫营产生痛恨,因为勇卫营够强,不会被轻易击败。
而你心里带着巨大的痛恨,在战场上就有可能意气用事,从而更容易落入圈套,或者死战不退。
今天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太多次了,若是建虏失利之后早些撤退,他们的伤亡绝对不会这么大,甚至可能会减少三成以上。
特别是最后,都已经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还有不少人无法接受,没有第一时间撤离,结果呢?
剩下那一百多人躲在那个楯车圈里出不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