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千里传声筒(求下推荐票,谢谢各位!)  大明合伙人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锦衣卫那帮人,沈浪带他们出京师,自然不是为了简单的训练一下,他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去完成。

可因为这些年的打压,锦衣卫的风光不再,有些颓废,业务能力也下降了不少。

现在天降大任,自然要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阵子将他们练得死去活来,已然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了。

当然,他们进步这么快,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沈浪给了李若琏一个不小的特权,让他可以在军中挑选精英加入锦衣卫。

相对的,锦衣卫中不满意的,则会被下放到军中去。

在锦衣卫中呆习惯了的人,自然不想被丢到军中去冲锋陷阵,一个个拼了命的也要追赶。

包括高文彩、王国兴这样的千户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连他们都有可能会被取代。

但是,沈浪的目的就是要打造精英锦衣卫,让他们充分的发挥军事作用。

说白了,特务要有特务的样子。

所以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不够优秀的肯定要被淘汰。

这段时间通过挑选,锦衣卫的中低层可谓是被换了一次血,超过三分之二的原锦衣卫被下放到了军中,而他们的位置则被李若琏从军中挑选的精英给填补了。

这些军中精英除了夜不收、尖哨等对敌侦查的专业人士,其余的几乎都是百战老兵。

其中大部分还参与了去年对建虏的作战,作战经验都很丰富,对建虏也相对了解。

被莫名其妙的选入锦衣卫,这些军中精英是有些不解的,很多人还很不情愿,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军中的生活。

对锦衣卫的了解更多的是因其恶名,虽然现在的锦衣卫影响力远不及以前,但他们对锦衣卫也没有什么好感,还觉得自己是哪里做得不好才被发配到锦衣卫。

但沈浪通过各种政策告诉他们,将他们选入锦衣卫中,是对他们的认可,一种提拔。

因为锦衣卫正在进行的重大改革,得到皇上的全力支持,致力于将这些外派的锦衣卫打造成军中精英中的精英。

锦衣卫将是全军的眼睛,扫视整个大明,甚至延伸出边外,为大军指明进攻的方向,意义非常的重大。

为了显示出对这些精英锦衣卫的重视,沈浪首先在待遇和装备上予以突现。

锦衣卫成员的月饷明显高于军中的士兵,每月月饷基本保障是十两及禄米一石。

别小看这一石禄米,现在在很多地方比十两银子还值钱,因为闹饥荒的地方,有银子都难以买到米,物价飞涨。

装备上,每人都配备短管燧发枪,长管燧发枪根据需要再另配,还有沈浪从现代社会用精钢打造的腰刀以及匕首,每人配望远镜等等。

最重要的,还有一种其他地方还未配备的重要装备:无线电通讯。

这便是沈浪要锦衣卫接下来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构建一个覆盖一定区域的无线网络,组成一张通讯网。

让自己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各方动静,在信息上占据主动。

作为一个现代人,沈浪深知情报的重要性,而情报的价值和及时性息息相关。

在这一点上,建虏比大明做得强多了。

现在大明的内部几乎被建虏的探子渗透得千疮百孔,内部一些有影响力的权贵、大家族甚至甘于充当建虏的情报商,让大明极其被动。

曾经有几次大明差点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但就因为建虏及时入寇让大明的行动功亏一篑。

建虏入寇劫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让大明无法消灭流冠,从而让大明进一步陷入内耗中无法自拔。

而这个时候的通讯传输这般原始,建虏却能够做到这般,在情报这点上是不得不佩服的。

可这原本应该是大明的强项,大明在万历三大征时,锦衣卫的情报发挥了不少的作用。

可仅仅经过几十年,就衰败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现在大明对辽东那块区域的了解是越来越少了,大明的情报力量已经很难将触手伸向那里了。

沈浪知道依靠大明现在的体系是没办法在短时间内重整情报系统的,所以只有通过自己来开挂了,现代装备搞起来。

大功率无线电台,对讲机,带太阳能电池板的户外电源,甚至连天线,沈浪都请专业人士制作了不少出来。

因他偶然得知无线电圈里流行的一句话:

“要想通联信号好,首先要有一个好台子,但一个好台子,不如有一个好天线,有一个好天线,不如有个好位置。”

电台,沈浪买的顶尖货,说是在通讯条件好的位置能够传送达二十到五十公里。

即使有些缩水,几十里的距离放在这个时候也非常可观了。

如果再将一台台无线电每隔几十里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一张大网,千里传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天线,沈浪请的专业人士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