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简单的比较,沈浪便选择了砂型铸炮法。
因为铁模铸炮技术主要只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出的火炮炮身依旧粗糙,炮身各部分与口径偏差依然很大,所以对火炮的性能提升不大。
晚清政府经过对比之后,也放弃了铁模铸炮法,改用了砂型铸炮法。
而砂型铸炮法,生产工艺则相对简单,生产周期也大幅减少,成品率更高。
即便到了沈浪所在的现代社会,砂型铸造也未过时,还非常流行。
很多汽车零部件都会用到砂型铸造,其他产业中用到砂型铸造的也比较多。
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砂型铸造不但不会被淘汰,反而会应用得越来越广。
而泥型铸造虽然未被淘汰,但应用已经非常少了。
砂型铸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体成型,另一种是先铸出实心的炮管,然后再钻膛。
第一种方法,先要制作出一个砂模,然后再浇铸成型,再把炮膛内的砂模敲碎,就可以得到炮管。
吴铁生向沈浪提供的,就是这种砂模铸炮法。
可这种方法看似比第二种快捷,但是成品率和火炮的整体质量,是不如第二种的。
因为实心炮管再钻膛,可以让内膛更平整光滑,壁厚更均匀。。
所以沈浪更倾向于选择第二种,而这种方式也是砂型铸炮的通用方式。
如果铸实心炮管的话,就不需要先铸一个砂模了,但是需要先准备一个炮管模型出来。
这个模型可以是木头制作的,是可以反复利用的。
另外,还需要一个炮管的剖面模具,将这个木制炮管放到模具上去,炮管下半部分就会嵌进这个模具中,上半部分则会显露出来。
拿一个同样大小的空心铁方框平整的放在剖面模具上,当然,这方框也可以是木制的,但一定要结实。
在木制炮管上抹一些石英粉防止其与沙粘连,然后将筛选好的细沙填进去,压结实,再将上面的沙刮平整。
将整套模具翻转过来,剖面模具就在上方了,小心的取下剖面模具,木制炮弹的另一半就显露了出来。
抹石英粉,再拿一个同样大小的空心方框罩上去,填沙并压结实。
在压结实的砂模上方打一个孔,这个孔是浇铸液体金属的入口。
小心的打开模具,将木制炮管取出来,这样就可以看到两部分砂模上各有一半的炮管样式了。
再小心的在炮管模型旁边开槽,与刚才打的孔连通起来,这样从孔中倒入的金属液体就可以顺着槽口流入炮管模型中了。
合上模具,倒入金属液体,冷却后打开模具,将沙扒开,就可以得到实心炮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