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天空中万里无云,气温也开始转暖,大地上万物复苏,增添了不少的绿色,南京城中也一切安好,前段时间太仓失窃案引发的风波,似乎也已经慢慢的平静下来,除了偶尔街头巷尾还有好事之徒讨论,除此之外再也无人关注了。
说起来自从迁都之后,整个南京城都安静了许多,不但官员和勋贵们走了,连一些流言蜚语也少了大半,比如像这次的太仓失窃案,如果放在以前,恐怕过了三两天就会被人遗忘,但现在却传了快一个月了,还有人聊的津津有味。
杜正坐着轿子出了府门,看着外面晴朗的天气也感觉心情大好,伺候他的管事看到自家老爷的模样,也是感觉心中一松,在杜正身边伺候多年的他知道,自家老爷平时虽然看起来笑呵呵的,但未必是真高兴,不过现在的老爷绝对是遇到什么喜事了。
杜正的轿子慢悠悠的离开府门,不过却没有直接去户部,而是拐了个弯,来到户部附近的一座茶楼里,杜正习惯在这里吃过早点再去衙门里。
说起来自从迁都之后,南京留守的各个衙门也都轻松下来了,特别是像六部这种老年人比较多的地方,他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天不亮就要赶到宫里参加朝会,也不用处理全国各地送来的各种事务,甚至有人因此而感觉十分的不适。
不过在适应了这种悠闲的生活后,不少人也开始享受起现在这种生活,比如杜正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每天都是慢悠悠的吃过早点去户部,而且遇到下属迟到早退,他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他自己也经常这么做。
当然了,因为杜正不怎么管事,直接将户部的事务交给下面的侍郎和郎中,这也导致一些人觉得杜正老迈糊涂了,平时对他也不怎么尊重,但杜正却完全不在乎,这也使得杜正这个户部尚书几乎成了一个虚职,实权全都掌握在两个侍郎手中。
然而这次的太仓失窃案,却将户部推到了风口浪尖了,其中一个侍郎许周被杀,另外一个侍郎孟贺,以及一个郎中刘康就是真凶,两人被抓之后,整个户部也乱成一团,但身为尚书的杜正却因为不管事,反而逃过一劫,这也让不少人都在背后说杜正走了狗屎运。
对于外界种种,杜正似乎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户部经过最初的混乱之后,现在也慢慢的平静下来了,而他则是该干嘛干嘛,甚至连每天来茶楼吃早点这种小事,都从来没有耽误过。
今天也不例外,杜正带着管事来到茶楼,熟识的掌柜也亲自招呼,杜正像往常一样坐到临窗的位置,掌柜的也像往常一样,送上杜正喜欢的白粥和包子,以及几样清淡的小菜。
现在正是吃早饭的时候,也是茶楼里最热闹的时候,有不少客人三五成群的来到茶楼,叫上早点边吃边聊,一般来说,有时间来茶楼吃早点的人,大都是有钱有闲,聊的也都是城中的一些八卦趣闻,甚至连之前的太仓失窃案,也依然有人在聊。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有人从外面兴冲冲的闯进来叫道:“出大事了!”
来人也是茶楼的常客之一,有几个与他熟识的客人闻言也不禁好奇的问道:“什么事情值得罗兄你这么大呼小叫的?”
这个被称为罗兄的人这时嘿嘿一笑,当看到茶楼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时,这才满意的说道:“你们不知道吧,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崔灵运死了!”
“什么!”听到又有一个高官死了,这也成功的引起了所有客人的注意,特别是死的竟然是左都御史,这可是掌握着都察院的高官,哪怕南京的都察院权势大跌,但也依然手握实权,甚至比南京六部的权力还要大一些。
“罗兄快快请座,左都御史真的死了?”这时有人反应过来,当即十分殷勤的招呼道。
这位罗兄也没有客气,直接坐下后这才扫视了一下茶楼中的众人道:“这么大的事情,当然做不得假,不过现在消息还被封锁着,毕竟这种高官忽然死了,肯定会引起不小的轰动,连北京城那边都要惊动了!”
这位罗兄提到北京城时,茶楼中的众人也全都露出复杂的神色,他们大都是南京的土著,随着大明迁都之后,南京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虽然现在南京也不错,但远不如之前的风光,所以对于北京城这个新国都,南京人都抱着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
“罗兄,既然消息封锁了,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旁边有人好奇的追问道。
“嘿嘿,不瞒各位,在下的妻弟就在府衙做事,崔府出了事后,第一个到场的就是府衙的人,后来锦衣卫也去了,然后上头就下了封口令,不过这么大的事情,想完全不走露任何风声根本不可能。”只见这位罗兄再次得意的道。
“那崔御史是怎么死的,不会是和之前的吴御史一样,也是被人刺杀的吧?”这时有人再次好奇的问道。
南京城这段时间也越是邪了门了,接连不断有高官死亡,先是户部侍郎许周,表面上自杀,其实是他杀,然后就是御史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