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多,而战乱对教育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但就算是这样,北方依然有三十一人上榜,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当时北方人口与南方人口数量也是这个比例,由此可知南北方学子的水平其实都在同一条线上。
后来的几次科举,南北方录取的比例,也都和人口比例差不多,特别是上一次的科举,状元虽然是南方人,但榜眼却是一位陕西的举子,由此可知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北方不但人口大增,文化教育也开始恢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次的科举就算北方人达不到原来的比例,也不可能没有一个人上榜,这也是朱标断定这次会试有猫腻的原因,只是他却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大臣敢如此大胆的在科举这种事上玩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