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七章 八阵图(4200)  曹操喊我去盗墓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知,后世似乎有人做过类似的试验,若是在照明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设置一些比较细微而又循序渐进、延绵不绝的台阶或是斜坡,便有可能制造出一个能够欺骗人类感官的闭环陷阱,使人感觉永远在“行”或是“下行”,其实从始至终只是在一个并不算长的闭环中行走,永远都无法走到尽头。

这便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悬魂梯”。

可惜吴良暂时还没有进入陵墓,不曾看到陵墓内的墓道情况,所以也不能贸然做出判断,只是先将这个小细节记在了心里。

不过,与诸葛玄相比起来,吴良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这优势便来源于“随侯珠”,“随侯珠”的亮度与照明范围绝非火把与油灯可比,并且完全不用在意燃料的问题,这可是真正的宝物……

事到如今。

吴良觉得从诸葛玄身已经不可能再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转而又看向了一脸懵懂的诸葛亮,忽然开口问了一个在众人听来极为突兀的问题:“诸葛贤弟,你可曾听说过‘八阵图’?”

“有才哥哥,你在与我说话?”

诸葛亮也是微微一愣,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

“不错,贤弟可曾听说过‘八阵图’?”

吴良放慢了语速,一字一顿的问道。

“八阵……图?”

诸葛亮更是一脸疑惑,显然根本就听不明白吴良说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而且不只是他,旁边的其他人也是同样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他们一来是不明白吴良忽然向诸葛亮这个小屁孩询问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二来才是不明白吴良口中的“八阵图”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没听过就算了……”

吴良却并未进行更多的解释,只是假装漫不经心的笑了笑……诸葛亮的反应,便是他想要得的答案。

“八阵图”其实也是吴良对于墓中“阵法”的一个主要怀疑方向。

这玩意儿无论是在后世发现的正史史书中,还是在许多颇有历史渊源的文学作品中,都几乎快成了诸葛亮的代名词。

不过正史史书中只是很笼统的提到了诸葛亮曾“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并未记载“八阵图”的具体效果。

甚至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还为此作了一首叫做《八阵图》的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说的便是诸葛亮与“八阵图”的故事,由此可见诸葛亮与“八阵图”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虽然诗中依旧没有描述出“八阵图”的具体效果,但也从另一个角度映射出了它的强大之处。

后来再到元末明初,著名家罗贯中又在《三国演义》中提到了“八阵图”。

《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曾在入川时使用石头布下“八阵图”奇阵,三国名将陆逊为追击刘备率军进入查探,结果险些困死于阵中,最后还是在诸葛亮的岳父帮助下才走出“八阵图”……这段广为后世所知的剧情无疑又给“八阵图”蒙一层悬疑的面纱。

且不说《三国演义》中有没有为了剧情需要杜撰的成分。

光是各个年代的史书或是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此事,便足以证明“八阵图”是真实存在过的,并且与诸葛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在历史发挥过极为亮眼的效果,因此才能被后人世代相传。

而现在的诸葛亮,却对“八阵图”一无所知。

不仅如此,此前吴良还特意确认过,诸葛亮对“木牛流马”也是同样的一无所知。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诸葛亮之后定是有了什么令人羡慕又不为人知的奇遇,才能够搞出那么多连他自己都没听说过的稀奇玩意儿,成为流芳百世的蜀汉名相。

那么,诸葛亮从现在开始到27岁出山,之间到底遇到了什么奇遇呢?

正史记载,自打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来到南阳郡隐居之后,一直到刘备前来三拜茅庐,便再也没有挪过窝。

如此分析可以推测,他的奇遇很有可能就在隐居地点附近。

如今再结合诸葛玄的第二职业,自然而然的便会让人将诸葛亮的那些成就与藏于此山之中的这座丘穆公墓联系在一起。

甚至吴良已经自行脑补出了一系列的事情:

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将会在三年之后因为身的“恶咒”死去,他死之后丘穆公墓便作为“遗产”继承给了诸葛亮。

那时诸葛玄还没有带着诸葛亮一家迁移,说明丘穆公墓的盗掘工作肯定还没有完成,说不定连这个令人有去无回的古怪阵法都不曾破解,这个担子自然从此便落到了诸葛亮身。

而诸葛亮最终也没有令诸葛玄失望,最终成功破解阵法进入墓中,从墓中得到了令他一生受益的东西……

若他脑补出的事情属实的话,那么墓中这个古怪阵法很有可能便是传说中的“八阵图”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