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0章 儒家有矩,道家无矩  诸天一道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武当山,莲花峰。

叶千秋正在和邓太阿、徐凤年在山路上行走着。

徐凤年是昨天到的武当山。

到了武当山之后,处理了一些事情,便来见叶千秋,顺便说一说北凉和西楚联合之后的一些部署。

就在这时,徐凤年突然心头一动,道:“有点不对劲。”

叶千秋笑道:“怎么个不对劲?”

徐凤年朝着山下看去,道:“我怎么感觉有人要来找麻烦。”

叶千秋和一旁的邓太阿相视一笑。

邓太阿道:“放心吧,天塌了有高个子来扛,有叶真人挡在前边儿,还用不着你来操心。”

徐凤年道:“你们早就知道啦?”

邓太阿微微颔首,道:“叶真人早猜到了。”

徐凤年道:“叶真人,他是谁?”

叶千秋回头道:“他来了,你就知道了。”

……

武当山山脚,有一老一少穿过牌坊,缓缓登山。

少年叫苟有方,曾是东海武帝城最市井底层的人物。

直到少年某天遇到了一名端碗入城的奇怪中年人,还有一位紧随其后相貌平平的中年人。

少年在离开武帝城后,四处游历,又遇上了身边这位伛偻老人,结伴西行,来到北凉。

少年只知道他姓张,就喊老人张爷爷。

老人是不苟言笑的老古板,像是个严厉的学塾老先生。

好在少年虽然不曾学文识字,但天生性情淳朴知礼,一老一小相处得还算可以。

少年在拾阶而上之时,念念有词:“子曰: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类似言辞语句,都是一路上老人想要说话时教给少年,少年也只管死记硬背,意思不明白就不明白,先放着。

当少年照本宣科念出那句“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后。

老人忍不住叹息一声。

老之将至,人之将死。

自大秦覆灭,八百年以来,世上一代代读书人,都要诵读那些在圣贤书里密密麻麻的“子曰”二字。

如今离阳大兴科举,士子更多,自然子曰更甚。

这个“子曰”,便是儒家张圣人说的话。

此时,只听得老人唏嘘感慨道:“原来,我说了那么多话啊。”

少年问道:“张爷爷,你说什么?”

老人破天荒露出一抹笑意,摸了摸少年的脑袋,道:“有方,你算是我的闭关弟子,以后喊我先生就好了。”

少年一脸茫然。

老人牵起少年的手,继续登山,淡然道:“你有很多位师兄,最小的那位,叫黄龙士。”

少年习惯性喊了一声张爷爷,好奇问道:“是跟春秋大魔头黄三甲同名的黄龙士吗?”

老人一笑置之。

……

在叶千秋看来,雪中的人间有两个人最能苟,一个是太安城里的年轻宦官,一个便是眼前之人,张家初代圣人。

当然比起张家初代圣人,年轻宦官似乎还要略逊一筹。

同为三教中人,释道两教,几乎是代代有人成功证道,或圆满,或飞升。

唯独儒家不得善终。

那是因为,儒家的这位初代儒圣,张家圣人一直活着。

独断了儒家八百年的气运,让儒家难出圣人。

这位儒家初代圣人,在人间的影响力,确实非凡。

八百年前,吕洞玄曾经也跟他请教过学问,天下读书人,人人读子曰。

这样的人今天出现在了武当山,叶千秋一点都不意外。

佛道大会时,叶千秋就想过,儒家这位初代圣人可能会出现。

但,他没来。

不过,现在武当论武,他终于还是出现了。

只见那山道之上,伛偻的老儒生带着一个少年缓缓而来。

在看到叶千秋三人之后。

老儒生停下脚步,揉了揉少年苟有方的脑袋,看着邓太阿笑问道:“那一位大叔,可是赠送你白木剑匣的恩人?”

少年瞪大眼睛望去,果不其然,台阶顶部站着那个有过一面之缘的大叔,只是当初在武帝城吃馄饨的大叔邋里邋遢,也没有佩剑,远不如此时有……高人风范。

从身体到气态否都透出一股腐朽气息的年迈儒士,拍了拍少年脑袋,轻声道:“去打声招呼。”

背负竹箱的少年闻言一笑,脚步轻快的朝着邓太阿行去。

“大叔!”

少年来到邓太阿的身旁,朝着邓太阿喊道。

邓太阿摸了摸少年的脑袋,微微颔首。

邓太阿和少年说道:“我们去那边走走?”

少年回头看向老儒生。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