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的时间点,堪堪是各地早稻收割了一半的节骨眼。
李素拿下濡须南口、沿着濡须水推进到巢湖口、并且破坏完曹休部署的河防障碍工事后,这点时间才刚好让淮南各地早稻收割完。
但曹军还没来得及把粮食运送回城、更来不及集结到某几个最重要的军事据点。
对于一支大军来说,在快到秋收的时候,驻军仓库里的存粮往往刚好是降低到历史低位,就等着新收割上来的粮食补充军需呢。
要是这些粮食没能汇聚回寿春,那就算淮南的曹军人都撤回了寿春,也没法笼城死守,李素只要围住,到冬天或者来年春荒饿都能饿死曹军
当然,除非是曹仁把城内百姓全部赶出城,只留下战兵,甚至不阻止人相食。那样倒是可以缓解长期坚守带来的粮食问题。
但这也不划算,毕竟守城战不太需要精兵,是个男丁都能上城墙丢滚木礌石、担土修墙。
寿春作为曹军在淮南经营最好的据点,而且曹操当年又灭篡汉国贼袁术的功劳,把反汉从贼的都杀了清洗过了,所以这儿剩下百姓本来就是最心向曹操的。
与其因为缺粮把这些人赶出城,还不如尽量争取时间调拢粮食,哪怕因此损失一些野战战兵只要粮食够,曹仁就能在寿春城里拉起更多的守城人手,至于这些人是不是正规军,反而都没那么重要了。
围城战,粮食就是战斗力,粮食存量与战斗力规模成正比。
一切的一切,让曹休和刘勋都被钉死在各自的防区,不得后退。
只能说,他们本身的处境太过尴尬,而李素选择的进攻时间点又太微妙,让曹仁在布局时骨鲠在喉,这儿也舍不得那儿也放不下,处处掣肘,这才处处分兵。
最后的战场厮杀环节,反而是垃圾时间了,因为胜负都是在谋篇布局阶段就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