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6章 李丞相说要有光,世界便有了光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对照起来。

但这不是因为马克思还有一千六百年才会出现么,李素没法引用,只好退求其次,逮着亚里士多德这一只羊毛薅。

也多亏了李素前世的政治哲学理论是在外交学院学的,所以他才那么透彻。

要是换个大学,估计只把马克思本身讲透就很不错了,多半还会讲得很无聊、让人强背结论,不敢讲那些隐藏在人性最底层的逻辑,导致学生都不爱听。

毕竟,很多东西不是统治阶级不需要学太深。

可其实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马克思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真要学透,就该从“马克思之前是什么样的,他跟之前那一步的进步在哪儿,那些差别的地方究竟解决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政治哲学痛点”说起。然后以此类推一点点往人类共同智慧的源头追溯。

也就李素学的课,是从孟子荀子韩非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棍子干到底干透、串联到康德、费尔巴哈、马克思,才有了李素今天对政治哲学的予取予求,泼洒起智商火花时,如此挥洒自如。

李素就向刘备展示了这样一个社会哲学图景:人的天性,分成两部分,自然属性,就是荀子说的“性”,可以理解为先天的。社会属性,就是荀子说的“伪”,也可以理解为后天的。

但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又不仅仅于此,还有更广泛的含义。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和自然环境、和外物,和一切非人客观存在打交道的属性。

比如人跟食物、动物、植物、非生物的土石水火打交道,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这部分动用的都是人的“自然属性”,也就是“性”。

这方面荀子其实也有朴素涉猎的,荀子把人对物的认知和态度分为四级,人对“水火”如何如何,对“草木”如何如何,对“禽兽”如何如何,最后对人又如何。

用现代话语概括翻译一下,就相当于荀子已经认识到人的道德只是针对“人对人的行为准则和态度”而言的,而人对非生物水火、对植物草木、对动物禽兽的态度,谈不上道德。

所以,荀子说的“性”本身是“质朴”的,不等于韩非说的“性”是“恶”的。

就好比人杀动物来吃,虽然有“杀”这个动作,但杀猫杀狗杀猪是不存在善恶的。

至于人砍伐草木植物为自己所用,甚至只是挖掘土石开矿、造房子、改变自然环境,发掘非生物资源,那就更不存在“恶”了。

人自然天性要生存,要使用自然界物资,这就是质朴。人对这些东西天生有贪婪,想占有,这也是质朴,不能叫恶。

而荀子说的“伪”,李素认为不仅是“后天学习”,还包括一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规范的形成”。

换句话说,“性”更多是人对物、人对自然的认知和行为准则,“伪”更多是人对人的认知和行为准则。

人与自然打交道是天生的本能,人与人怎么打交道是后天要学习的。

荀子说“伪”可以“使性美”,其实就是强调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城邦动物,人有天然的合作需求”,所以要靠“伪”来强化道德,保护合作。

这其实也是很符合进化论的,因为自然界很多群居的、需要合作的动物,比如蜜蜂,都有本能的利他行为。这如果套到人类的概念范畴上,那种“利他”不就是“道德的天然本能”么?

所以韩非怎么能说人性的天然本能里面没有“善”呢?

如果韩非懂进化论,知道人类在上古状态下,甚至极端点,在原始人的状态下,人类跟虎豹猛兽相比处在绝对弱势。

那种环境下,只要人口足够稀少,人类几乎不存在跟同类竞争的需要。

人活不下去的理由,几乎没有是因为被另一个原始人抢了资源,他们只会是因为“斗不过大自然,打不过更强大的动物”而被杀。

那样的原始人,怎么会勾心斗角?当然是看到一头老虎来了,要众志成城本能团结杀老虎、保护同伴。

因为基因本能就告诉原始人,你不团结、不利他、不互相帮助,都会被老虎杀了的。不需要道德教化,原始人天然本能就团结友爱。

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不是猛兽进化来的,古猿本来就不是**力量优势物种。他进化来的时候就是一种必须群居抱团互助的生物,必须有社交和合作。

人类跟人类的内部竞争矛盾的凸显,得是人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具、开始征服自然、能让人口繁衍、爆炸、出现人多地少、天然采集和狩猎的收获不够吃了。

这时候人才会意识到人的主要竞争矛盾,不来自于更强的猛兽,而是来自同类,也正是进化到了这个时候,人才会出现“缺德”,才会出现“损人利己”。

“伪”才会出现其第二种可能,那就是此后的“伪”既可以利他也可以损他。

其实韩非子在五蠹里明明也有对此的论证:“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