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3章 司隶校尉的正确打开方式:九卿布政使太守随便你换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长安与雒阳之间的咽喉门户,所以那几年暂时归雍州管辖。

雒阳是一个半月前才光复的,李素到任司隶校尉之前,刘备也没调整弘农郡的管辖权,现在才刚刚划过来。

不过,弘农划回司隶之后,为了长安的安全和制衡,刘备把弘农郡的华阴县和潼关划归京兆尹直管。

这样长安地区管潼关,雒阳地区管函谷关,无论将来后世皇帝统治期间,哪边出现意外,都可以确保两京之间的变乱不会蔓延。

之前弘农郡归雍州管的时候,太守是张飞麾下的幕僚、京兆人杜畿。既然现在只是调整区划,也没必要多折腾人事,就继续留用,无非是转隶到李素手下直属。

此外,还有一个荆州的南阳郡,虽然不属于司隶,但也跟雒阳所在的河南尹接壤,而且还是刘秀的帝乡。

明年还要在那儿重点修运河,李素也希望整治一下南阳和雒阳之间的陆路道路,所以重点关照把南阳郡的太守也调整了。

他在关中地区找了各个郡的太守,想选个偏远穷郡但治绩不错的人才,换到人口稠密的南阳来。最后就选中了去年刚升为安定郡太守的张既。

张既此人短短四年前还只是个县令,不过历史上他就是以“治绩三辅诸县第一”被钟繇提拔起来的。

这一世张既因为在194年的关中大旱和地震、蝗灾中,治理灾情绩效最好,第二年就被李素破格提拔为安定郡长史,后来在为马超建立银川郡、收复河套的过程中,安定郡组织军需后勤工作很出色,张既借此渐渐升到太守。

由此看来,此人调度地方民间资源上确实有一手。做同样多的事情,能够尽量少地盘剥百姓。挪到明年要全面开工重大工程的南阳郡,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诸葛亮、赵累、射坚、杜畿、张既,把司隶四郡加南阳安排得明明白白,李素自己坐镇中枢,旁边一圈郡都有得力之人辅弼。

把地方治理的人事工作大致安排下去之后,此后数日,各郡的民政情况现状也都大致统计了上来。

情况果然不是很乐观。河南尹地区经过多次战乱流离之后,如今的总人口居然只有五万六千户、二十六万七千余人。

而更惨的是今年刚刚光复的河内郡,居然只剩下三万两千户、十八万四千人。

其余河东郡也算是战区,前年被张辽入侵的时候,因为战争破坏也一度跌破二十万人。不过后来诸葛亮当河东太守那一年多里,尽管还要为前线大军调运筹集军需,但人口依然不降反升,恢复到了二十多万,今年最新交接普查是二十二万五千人。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管理地方确实有一把刷子,至少他能贯彻法治、阻止豪强欺压贫苦,恢复生产力。

弘农郡倒是完全没被战争破坏过,不过崤函山区本来就田少人少,一直稳定在十五万人。

最后的南阳郡,在196年之前被董卓、袁术、南阳黄巾残部等拉锯残害了几次,不过196年之后被刘备收回,最近两年倒是没有遭到乱世的破坏,只是被李素多次征兵征民夫。至今还剩下近八十万人口。

经此乱世,南阳郡依然是人多田少的状态,依然还有不少无地少地的贫农佃户,可见早年南阳人口有多变态。

上面这些数据,单独看或许没什么概念,但如果跟桓灵时期的对照着看,就知道差距了

桓灵时天下大乱前,南阳郡和京城所在的河南尹,都是人口超级稠密地区,都有两百多万人。河南尹如今已经是跌到巅峰时的不足一成半,南阳倒是还剩下巅峰时三分之一的规模。

河内战前和平时期有八十多万人,河东有六十多万人,弘农和平时期接近二十万人。现在分别跌到了和平时期的两成、三成半和七成。

所以,河东地区已经出现了略微的“人少田多,田地荒芜没人种”的情况。

好在关羽在那儿驻军,关羽也意识到相持阶段让部队闲着不好,所以去年初开始、诸葛亮当河东太守时,就轮流分出一部分士兵种军屯,减轻后方运粮压力。

如此一来,河东多出来没人种的田,暂时也都被军屯消化了。

而河南尹和河内,现在是典型的急需移民过来种植荒芜空出来的田地。而南阳至今为止还能对外输出十几万的富余劳力。

新的一年里,李素必须考了一下移民整顿的问题了。毕竟刘备阵营大后方,还是有不少人多地少、已经和平了快十年的世外乐土的。

最典型的还是长治久安了最久、工商业如今也高度发达了的成都平原三郡。即使益州滇州拆分后,益州的成都平原加巴郡,还是有超过五百万的人口。

成都和江州那点田,在没有新一代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来提升劳动密度之前,肯定是不需要五百万人种的。蜀郡和犍为郡这些年一直在靠工商业吸收过剩农业人口。

或许有人会奇怪:李素前些年担任益州牧的时候,乃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