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5章 于禁:这个剧本怎么和程普的下场那么相似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后追上来。

更可怕的是,如果李素还有余力,结束太湖湖面上的战斗后,让后军从中江退出太湖、退回长江航道,然后沿着长江江面一路封锁到京口,那于禁就算撤到京口也还是个死。

而且,李素选择太多了,他还有第三条办法收拾于禁的残部,那就是通知于禁还不知道如今具体在哪儿的甘宁,来堵截他——

于禁的部队里之前也混入了不少打击联军士气的细作,那些细作可没少散播“李素已经派甘宁去绕后断路,断绝松江、江南河等其他撤出太湖的水道”之类的消息。

要不是江南运河北段、从太湖通往长江的河道被甘宁堵了,于禁也不至于偷摸着弃船撤到京口、再另搜寻民船渡江。

于禁虽然不知道甘宁现在具体在哪儿,但他很确信,如果拖延超过两三天,甘宁知道了他的动作之后,绝对会绕到京口提前等着他瓮中捉鳖。

那时候才是绝对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于禁血冲脑壳之下,下达了一条严令:

“全军列阵!长枪居外,谨防赵云冲杀!全军往京口缓缓而退!抛弃一切辎重,务必一个白天走完这最后七十里,今天晚上趁夜到京口,问孙静找船过江!”

于禁并不知道贺齐已经走另一条路翻山往建业方向撤退了,他们被打散后就没有联络。但于禁好歹还知道孙家把建业城的城防交给了孙坚的弟弟、孙策孙权的叔父孙静打理。

连带着建业附近的港口城市京口、句容等地,也还是孙静的防区。虽然主力战舰都被周瑜集中了,但江南毕竟是鱼米之乡,水网纵横之地,孙静手上逼急了还是可以拿出不少民船的。

就怕到时候孙静要强留于禁下来陪他守建业城,不放于禁单独过江突围。不过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于禁哪怕是内讧翻脸、直接纵兵动武从孙静手里抢船也得走。

他是曹操的将领,怎么可能给孙家人陪葬?仗打到这一步,同盟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

赵云看于禁一时严阵以待,他倒是不太急了,只是咬住于禁慢慢跟着找机会。

昨夜斥候发现于禁行踪后,不仅通知了赵云,赵云还立刻吩咐他们去毗陵通知正在堵江南运河北口的甘宁,所以赵云很笃定甘宁能帮上忙。

毗陵就是后世的常州,京口是后世的镇江,这俩地方也就是相邻的地级市。

甘宁即使逆流行船,但因为顺风,能利用台风过去后依然猛烈的东南风,一个白天就从常州把船开到镇江扬州一带还是很轻松的。

……

于禁在句容县撤往京口县的半路上等待慢性死亡而不自知的同时,

周瑜带着昏迷的韩当,以及合兵后一万八千多将士,总算是辗转撤到了乌程。

到了乌程之后,周瑜也不敢停歇,眼看去吴县的路被堵了,他一咬牙从乌程以东的江南运河南段,继续往南去往余杭。

如前所述,江南运河并不是隋炀帝杨广的时候才开始修的,其实战国时期就有了,江南本就水网纵横,把原有的小河连通一下就能走,修造成本并不太高。

江南运河南半段的河道,北端起点位于乌程县与吴县的吴江(今苏州吴江)之间,往南沿着江南水网分叉,有通往余杭县的,也有通往嘉兴县的。

只不过楼船级别的大船去不了,周瑜只能是放弃在乌程。后世杨广那时候,只是重新疏浚深挖、拓宽河道。改造过之后,才能大到连杨广的龙舟都能通过。

撤到余杭县之后,再想直接过钱塘江去会稽郡郡治山阴县,却是不可能了。主要是因为古运河一直没有打通连接钱塘江的最后几里路——

古代并没有船闸技术,没法对抗不同水系之间的天然水位落差,所以运河其实是分段的。到了落差大的地方,故意把运河掐断不修通,需要人力和车马把高低两个河段的物资重新卸船装船。

比如说了好多次的明朝时候的山东临清,两百万人的大城市,就是为了解决京城的海河与南边的黄河之间落差太大问题,由码头漕工养起来的城市。

同理,古江南河最南边,因为浙江的潮汐涨落比较大,怕钱塘潮水涨潮时涌入运河、退潮时抽干运河,所以早在越王勾践时代,就没敢让运河直接打通浙江。在余杭县离浙江岸边几里路就断了。

北边运河来的船,要在余杭运河尽头的码头卸货、车马转运到南边几里路外的浙江北岸码头,再装上从会稽郡来的船。

这个运河口子,要一直到清末民国,船闸技术普及了,才在后世杭州三堡修了船闸,让船可以直接从江南运河开进钱塘江。

这一地理特点,敌我双方都是知道的,所以李素安排甘宁堵口的时候,只提防了周瑜兵败之后走江南运河北段由毗陵入长江、或者是走松江入东海,却没防到周瑜走江南河南段到余杭。

因为甘宁知道余杭这边通不到浙江,周瑜再想往南,得弃船。而周瑜要是把所有精锐战舰都丢了,他光带两万人过去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