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0章 大展旌旗,以壮军威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需要保护,就躯干披着,所以也就不存在厚度影响灵活的问题了,还省钱。

南方毛竹多得不要钱,这玩意儿还不用精加工。大象挂在身上,就跟人类夏天坐的麻将竹凉席差不多。

刘备看着,居然有点“织席贩履”的亲切感,虽然他小时候织的是草席不是竹席。

检查完大象的“盔甲”之后,再往上看,还能看到大象脖子后面一米左右,有个类似鞍的东西,鞍后面还有一个轿厢,都是用很粗的麻绳绕一整圈绑在大象背上。

象鞍刘备倒也理解,他之前见过驾象的蛮兵手上拿着两根削尖的短矛,只有竹尖没有铁头那种。驾驭战象的时候就靠短矛轻轻戳大象的两个耳朵,利用大象的痛觉控制方向,戳左耳朵就是往右转、戳右耳朵就是往左转。

注:其实大象是比较容易受惊的动物,实战中如果有敌军神射手能精准瞄着一边耳根射,也有可能误导大象转向横冲。但一般都是乱射,所以不如驯象人的控制效率高。

不过象背上那个比鞍还大的轿厢,刘备就有些不理解了。

李恢就给他解释,大象驮运能力极强,听右将军说,他博览群书、见过西域史书,说泰西之地有古国迦太基,是跟当年班超所开拓的西域商路诸国有过贸易的,那边的战象就搞轿厢,能坐三人,除了驭手之外,其余人持弓放箭。

所以这次李恢出兵之前,按李素的交代,装了一百部原本不适合机动作战的诸葛连弩在象背上。因为连弩沉重,大象也有点吃力,所以选的士兵都是尽量瘦小体轻的蛮兵,一个瞄准放箭一个专职装填。

考虑到连弩的弹药消耗速度太快,射完的时候射手也要帮着一起装。

连弩最大的弱点就是笨重行动不便,所以没法追着敌人射,另一个就是射程太近了。但跟大象一配合,似乎就能解决。

大象本来就是冲到人堆里用的,敌军看到了或许会躲开、然后用两丈长矛抵住、保持距离引导大象冲过阵去。但有了连弩,那些列枪阵抵着大象的敌人就完了,才隔着十步远被贴脸喷,简直酸爽。

刘备听了李恢的战术描述,都忍不住微微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对明天的决战更有信心了。

一夜无话,刘备李素虽然半夜才睡着,但醒来后还是精神很亢奋,大军四更造饭、五更天已经吃完、歇息了一会儿,然后出营列阵了。

对面的李傕军也差不多,五更天出营,缓缓行军七八里地,走到早上辰时,两军已经在开阔的泾河高原上摆好阵型。

一边九万人,一边十七万人有三万内鬼,战场宽度绵延十里,中间有好多空出来的甬道,供前军衰弱后暂时退后修整、或是供后排预备队生力军投入。两边的阵型纵深都有好几十排。

刘备军从西南往东北进攻,阵列的最左翼,也就是西北角,是马超的五千骑兵和呼厨泉的七千骑兵。

中间夹杂了叟兵,然后再是汉人步兵部队,关羽亲自坐镇,下属有太史慈居左、徐晃居右,正中间是高顺带的几个陷阵营,一共三千铁甲步兵。

哀牢夷的蛮兵也在中军,不过关羽没有让他们一开始列阵时就暴露,而是先摆在了中军的那些甬道后面,等他们跟着战象突击的时候再露脸。

往右翼方向,徐晃边上先是昆明黑夷,也就是孟尝孟信兄弟的蛮兵,最东南角是赵云一万五千骑兵。

对面的十七万西凉军,郭汜麾下的骑兵名将杨定,还是对付他的老对手马超,伍习对付呼厨泉,郭汜的步兵主力与叟兵、太史慈的步兵正对。

中间李傕的步兵主力则与高顺的陷阵营、徐晃的右翼步兵对阵,其中李傕的部将李利也是李傕的侄儿带着李傕最精锐的那部分步兵,重点盯防高顺。

段煨的三万人马与孟家的昆明黑夷蛮兵对阵,还要分兵协防两翼,最后张绣的骑兵对阵赵云。

旌旗招展,熏风猎猎,所有人早就把手搭在眉毛上,凝神想看清对面的旗帜,把自己一会儿要跟谁对手牢牢记在心里。

比如马超和杨定、赵云和张绣、郭汜和太史慈、李利和高顺一个个都找准了自己的对手,就等金鼓齐鸣就盯着杀。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