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农庄  我的大宋新帝国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好意思,原本有七章与军阀陈氏的支线剧情存稿,我在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发现与主线的关系不大,冲动之下全部删了。

现在一章存稿也没有了,所以这两天允许我单更,重新理清一下思路,最迟周一恢复每天六千字更新。

雨后初晴,这六月的天气热的让人烦躁。

可是看到城外的惨状,就连最不懂事的六姐,这个时候也乖巧的让人心疼。

就连赵德昭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时候的开封城外,简直就是一出人间惨剧。

出了大梁门,也就出了开封城,因为受灾,来自各地的难民知道在开封府还有活命的机会,挣扎着来到了开封城外。

当一个地区的受灾民众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

大部分民众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能动的得到了开封府的施粥,被组织了起来自救。

还有一些年老的,似乎已经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力,只能躺在泥水里面等死。

即便有一口吃的,他们也舍不得再吃,把省下的口粮给孩子们吃。

到处都是哭声,到处都是饿殍,而那些衙役和禁军也都一个个麻木地搬运尸体,放在一起焚烧。

这就是宋初,一个几乎没有自救能力,一个完全没有抵抗风险能力的时代。

秋收还没有到,但是大片农田被淹,粮食被淹的时候,谁也顾不了那么多。

开封府周边被淹的麦地全部被朝廷征用,被组织起来的难民们被驱赶进了农田,扯下还没有包浆的麦粒,然后将这些麦穗集中在一起,煮成了糊状的食物。

甚至连一粒盐也没有,但是每个人都吃的那么香。

六姐对大人的惨状不敢看,但是每当看到受苦受难的孩子,就忍不住再偷偷看。

四姐,五姐已经都懂事了,她们看的泪流满面,跟赵德昭商议。“二哥,我存的私房钱还有三金五万钱,可否也为救灾出一份力?”

宋初的金价高昂,一金就是万钱,相当于十贯,三金五万钱差不多相当于万钱,十贯。

赵德昭摇了摇头。“四姐的钱留着以后当嫁妆,如今朝廷全力救灾,父皇批了大量金钱购粮,应可度过难关。”

“我只是也想出份力……”

“朝廷自有法度,如今尚可承受,所以并无摊派。若四姐执意出钱,置朝廷大臣何处?置父皇何处?岂不是相当于指责父皇与众大臣?”

四姐脸色黯淡垂下头去,眼泪哗哗往下流。“是我想的岔了。”

下雨受灾如今只是开封府周边,对朝廷来说,无非是一时之间调粮艰难,不过受灾人数不会很多,几天就能安抚下来。

如果局势真的严重,他们出城也不会轻易得到批准。

也就是说,在赵德昭严重的世间惨相,不过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如果这个时候赵德昭他们要出钱来救灾,那就是又一个沈万三,有邀名之嫌。

封建时代,杀人,贪污都不是大罪,邀名才是头等大罪。

每一个皇帝,包括大臣们,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

所以赵德昭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年幼,他们连催促都不能,只能装作视若无睹。

另一辆马车上,裴格安跟徐永昌相对而坐,望着外面的难民却接连相询。

她对历史的了解并不多,对古代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崇拜,与强烈的参与精神。

但是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才让她知道了这个时代的残酷。

人命贱如狗啊!

她装作好奇地询问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想要深入了解这个世界。

而徐永昌早就已经下注在了她身上,这些天也感觉到她不似常人。试问,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九岁孩子,却能在书房写下密密麻麻的文字,这还是常人吗?

因为有了这方面的认知,他可以说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德昭的农庄就在城西的西湖边,因为地势不算高,虽然有西湖引流,也淹没了一小半。

不过庄子的农户住的地势较高,住的房屋倒是没有被淹。

如今大部分房屋都是垒土而造,一旦泥土的墙壁被泡,就会变成危房。

庄子里只有三套大院子,一套是赵德昭的农庄,一套是侍卫们住的院子,一套是内侍们住的院子。

每一套房子都是大院落套小院落,几十间房。

得知赵德昭要来,房屋也早已被收拾了干净,被赵德昭“发落”过来的刘小,带着村民和内侍迎接了赵德昭一行。

他的庄子属于私产,这里的村民也都属于他。

由于不用承担税赋,这样的机会,可是一般的百姓都梦寐以求的。

虽然失去了自由,却不怕活不下去。

如今到处救灾,赵德昭让村民散去忙活,进入了自己住的院落。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