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尚不好说针对法国的谋划,不过对荷兰的战略基本就算是定下来了。
整体来说,就是关门打狗。战术上,围城打援,抓住东印度公司的海军主力。只要抓到其海军主力,一切就好说了。
在讲解完大略之后,枢密院这边给皇帝拿出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包括调动的军队、军舰、后勤补给、征调的贸易公司船只等等。
枢密院只能制定作战计划、后勤计划,但调兵权枢密院是一点都没有。
即便是鉴于一些战术理论被淘汰的老将无法指挥,也只能是从军团参谋长挣得主将同意后,由参谋长实际指挥,但指令必须由主将下达。
没有皇帝的许可,枢密院半个兵也调不出来。
皇帝看了看详尽的计划,甚至包括后勤补给,以及就近筹粮的花费都有个估算的数字,内心已然是应允了这份计划。
然而皇帝又问道:“若是荷兰人集结海军于井里汶呢?”
“回陛下,这也是有预案的。如果荷兰人没有将舰队集中在井里汶海面,则依旧还是关门打狗的计划。先下巴达维亚,然后转攻马六甲。舰队就在马六甲与巽他之间的海面巡逻,荷兰人是不敢在爪哇岛再留兵的,只能选择将兵力集中在安汶等地,以待后援。只要确保荷兰人无法攻占锡兰和马六甲,他们投降也是早晚的事。不过,这种预案属于是明知没用也不得不做的,荷兰人肯定会集中舰队于井里汶的——天朝不能丢京城,那么东印度公司会放弃巴达维亚吗?巴达维亚,不只是一座城市,更是荷兰人在南洋统治的标志。巴达维亚一丢,政治意义太大,会鼓励南洋大规模反抗的。”
第二处主事有个原因没说,三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军,被印度土邦特拉凡哥尔击败,打破了荷兰人在东南亚以及南亚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种情况下,巴达维亚不容有失,有时候统治和权力,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这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枢密院拟定的计划可以说完全抓住了荷兰的弱点,不过这也彰显不出枢密院太大的本事。这没有以少胜多之类的天才计划,有的就是以势压人。
刘钰离开之前,大顺就开始了造舰计划。如今大顺已经拥有13艘战列舰,应该说在整个好望角以东,单看吨位,已经最强了。
虽然实战经验差一些,但吨位在这摆着,训练也很严格,赢荷兰那八艘连巡航舰都算不上的武装商船级别的军舰,还是没有问题的。
百年海军的说法,正是源于风帆舰时代。然而这不单单是说海军传统和海军技巧的,而是说,一棵可以作为战列舰材料的橡树,需要一百年才能长成。
英国一开始是种树,甚至有专门的官员管理种树。法国也是种树,西班牙也是种树。直到英国人彻底控制了北美,那还种个屁?到处都是数千万数万年没人砍伐的大树,百年海军的说法也就此打住。
大顺这边没有北美,但却有东北、有南洋。东北地广人稀,温度合适的地方,还是有相当多的没人砍伐的橡树的;东南亚的柚木,更是作为龙骨和桅杆的最上等材料;台湾的桧木虽然差一些,不过肯定也比松树强。
大顺的造舰速度算不上惊人,因为刘钰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谋划,积攒了大量的木料。木料不是直接可以用的,得阴干,三五年最好,唯有这样的木料造出的战舰才能坚持五六十年服役期。
这波造舰之后,大顺这边造战列舰的计划基本就要停止了。
再造个五六艘,就能保证好望角以东地区的绝对优势;而要过好望角,只怕要再造一百艘,才能超越那个阈值。好望角以西的事,只能依靠纵横术了,那不是大顺军力所能企及之处。
饶是刘钰心里对所谓百年海军的说法一清二楚,可内心终究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慌张的,所以才要用井里汶围城打援之法,抓住荷兰舰队主力。
他是挺怕荷兰人的海军传统,要是没抓到舰队主力,哪天忽然来一波偷家堵港,这种事荷兰人实在擅长:打郑芝龙、英法联军、偷袭西班牙,都是这么打的。
所以要拿着狮子搏兔的心态,前往巴达维亚、井里汶地区的第一舰队,将配属8艘战列舰,24艘巡航舰,征调20艘贸易公司的商船,和几乎全部的快速海岸护卫舰。
而前往本地治里,准备打锡兰的第二舰队,只配属5艘战列舰,7艘巡航舰,以及一批运兵船。
至于陆战,这倒不用太多人。
攻取巴达维亚、马六甲的第一舰队,只需要配备2000人的陆战队即可;攻取锡兰方向的第二舰队,配属3000人陆战队。
加起来的用兵规模,也不是很大。而且绝大部分的后勤,都能当地筹措。印度的粮食可以买,法国东印度公司拿了钱,买大米可以轻松买到;爪哇地区的归义军搞了土改,筹措粮食更是易如反掌。
真正要从朝廷调集的,除了白银,就是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