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三六章 带紧箍咒的好汉(下)  新顺1730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巴达维亚通往火山区的路上,二十名大顺士兵护卫着一名武官,正朝着火山区前进。

跟随的还有两名荷兰公司方面的人,以及十二名布吉斯雇佣骑兵,四名去交涉的勃良安印尼土著贵族,腰间明显可以看到标志性的印尼剑。

这武官穿着蓝灰色的、绣着熊罴补子的官服,头戴三梁冠,腰间束带上插着两支黄铜件儿的泰兴十五年式的燧发短枪,大热天的马背上也有一个卷在一起的、蓝纹的羊毛呢绒大氅。

若在京城,只看这打扮、腰间的火枪和马背上的毡毯披风,便知道这肯定是靖海宫出身的。要么是到枢密院当参谋的五六品参谋官、要么是新建的什么外交部的驻外武官。

这群人,名义上,是史世用说,天朝在这些华人心中还有几分薄面,如今皇帝仁义要作保移民,是让这些人去劝降的。

荷兰这边当然欣然同意:如果成了,好事;如果不成,起义者杀了大顺的官员,那就更好了。

毕竟这位皇帝特使对其定性为“打渔杀家、官逼民反”,真要剿灭,至少也得跟大顺通个气,以免大顺借机找茬。

荷兰人觉得,华人好像很尊重他们的皇帝或者朝廷,至少在巴达维亚这边看来,城内的华人对他们的朝廷还是有些信任的。

所以也派了两个公司员工跟着,大顺这边自己出钱雇了一些布吉斯骑兵一并跟着,四个本地土著贵族那也是去谈谈希望这些起义者归还他们在茂物的家产的。

但实际上,史世用是派这些人去给起义军送枪、送战马、送“新闻”、交流联络的。

带队的官员自是靖海宫出身的,一路上想着可惜“传旨劝降这种事,从船上拆几门大炮送去确实不像话”,不免有些黯然。

四十匹战马、四十条枪,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这边带头起事的,用的是化名,这官员知道多半是自己的同窗,却不知道这“牛二”到底是谁。

一路上琢磨着史世用交代他的事,心道史大人不愧是在倭国干过许多年卧底的,这种事果然专业。

史世用自然是不可能亲自来,他还要在巴达维亚召集华人、宣读朝廷政策,稳住人心。

毕竟对朝廷来说,起事的这群人,最大的用处其实也就是把最有反抗精神的那群人拉走,不要混在奴工中,导致迁徙锡兰的事再生事端。轻重缓急,史世用站在朝廷那边,自要分清。

四十人快到山区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些被起义者攻占的村社。这些村社的人看着这群大半是华人的小股部队,既不惊慌,也不恐惧,虽说也没有诸如箪食壶浆之类的举动,可这官员心里有数。

不反对,至少证明起事的哥们儿已经可以在这里站稳了。

出了村落没多久,就看到对面的树林里有人伸出了火枪,用福建官话喊道:“对面的,你们是干什么的?我看你好像也是唐人?”

打着官腔报上了名号后,这边的官员喊道:“都是天朝人,我有事要见见你们的头领。你们便去通报,我就在这等着。只说朝廷派来的人。”

对面直接骂道:“怎么,招安招到爪哇来了?荷兰人要对我们打打杀杀朝廷不管,娘的,老子刚拉杆子起事,朝廷倒是立刻就派人来招安了。什么狗屁朝廷?”

护卫的士兵不知其中的事,正要下马,官员挥手示意不要冲动,只是骂道:“你们才几个人,就敢谈招安?朝廷天兵百万,没有个几十万人,哪有资格招安?不要废话,只管告诉你们的头领,我有要事谈!”

说完,叫士兵们迅速警戒,退到了一处树林不多的空地处,布置了警戒。

跟随的两个东印度公司的员工看到大顺的士兵训练有素,也暗自记在心中,也好回去复述。

好半天时间,远处才出现了一支队伍,绝大多数都是华人面孔,嘴里说的多半也是福建官话。

终究天朝还有点面子,当然也可能是同胞间的朴素情谊。

这要是荷兰人,不可能这么多废话,早就几枪打过来了。

等着牛二露面后,这边来送枪的武官一看,心道果然是熟人,原来是你,却用了这么个诨名。

只是这时候也不好相认,自下了马,装模作样地说道:“对面可是牛、黄、连等数位头领?”

牛二也认出了同窗,拱手道:“某便是牛二,这位是黄班、这位是连怀观,你有何事?”

“尔等听着,天子已闻巴城天朝遗民之事,如今已和荷兰人商定,由陛下内帑出钱,替尔等缴了三年的人头税,以期三年之内找到谋生之路。钦差大人也说,尔等不过是打渔杀家、官逼民反。天朝作保,尔等若放下武器,绝不伤你们分毫。届时送去锡兰等地做工,谋个生计。”

朝廷这边也根本不打算招安这群人,只是走个过场。

这群人,明摆着是一群“脑后有反骨”的犟种,让他们再去锡兰做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