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华夏历史篇幅的唯一  春秋大领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吕武在思考晋国国君轮替换代的时候,老吕家能够从中找到什么机会。

一番地思索下来,他放弃了浑水摸鱼的打算。

刚刚得到一块封地,抓紧时间建设好,才是正道。

想要浑水摸鱼,要有那个实力才行。

不然摸进了浑水里面,鱼没摸到半条,自己该被某个庞然大物看都没看的挪位下,给碾死了。

麦子收割之后的第十六天。

吕武接到了来自新田的消息。

国君真的掉进茅坑溺死了,中yang要求全国举哀。

那位国君很固执地要吃今年的新麦,他命人准备的同时,派人招来桑田巫,一番冷嘲热讽之后,令人将桑田巫拉下去砍死。

今年的新麦煮好,国君要用之前却是感到腹痛,呼斥奄人(太监)不要跟随,自己急匆匆跑去茅房。

当然也不可能没人跟着国君,他们待在外面等了很久,见国君一直不出来,又没什么动静。

有个奄人进去一看:咦?!国君呢???

他先找了一圈,没找到国君,赶紧大声召唤外面的奄人和阍人(宫城守卫)。

茅房其实不大,找了一圈没找到国君。

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了。

等他们将国君捞起来的时候,国君早就没有了呼吸。

众卿和各大夫接到消息赶到宫城。

他们一听国君的死法这么离奇,首先思考的是要不要封锁消息,免得传出去成为千古笑话。

关键是在场有史官。

众卿面面相觑,脸色很不好看地注视着史官在进行记录。

众大夫只剩下了苦笑。

他们知道一点,史官必然会如实记录国君怎么死,晋国成为列国的笑话,他们见证了一段千古奇闻,成为其中扮演了小丑的角色,也在史书留名留定了。

甚至,有些卿和大夫,肯定会被怀疑跟国君的死有没有关。

上古先秦时期,史官是有传承的。

一般是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地接替成为史官。

他们的职业操守也非日后的那些后辈能比。

记载历史就是记载真相,绝不糊弄,也不会妥协。(却会带上自己的主观意识)

晋国就发生过那么一件事情。

赵盾弑君前先假装自己逃亡,结果他还没跑出晋国的土地,堂弟赵穿就将晋灵公杀死了。

由于赵盾是元帅和执政,他有义务保证国君的安全。

再来是晋灵公与赵氏主宗的矛盾人尽皆知。

杀掉晋灵公的还是赵盾的堂弟赵穿,还是在赵盾没卸任那些职位和人也在晋国疆域内,就杀掉了晋灵公。

史官才不管晋灵公是怎么欺凌赵氏,赵盾又为什么要杀掉晋灵公,他们只会记载赵盾弑君。

赵盾一再解释自己已经逃亡了。

可是没有用。

史官就认为赵盾弑君是一个事实。

赵盾就是权势滔天,他也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尤其是,春秋贵族其实还是要点脸的,并且也真的杀不尽敢于讲真话并记录真实的人。

赵盾只能接受事实。

再后来,还会发生更为著名的历史事件。

齐国有一个叫崔杼的大夫,他的妻子棠姜给戴了绿帽子。

给崔杼戴绿帽子的是姜姓、吕氏、名光的齐庄公。

崔杼联合棠无咎杀庄公。

史官只记录崔杼杀了国君,不去记录国君都做了什么。

崔杼连续杀了史官的两辈人,为的就是让史官在记录弑君的同时,一并记录为什么要杀国君。

然而,史官认为绿帽子的事件不值得记录,拒绝了崔杼的要求。

爷爷被杀了,父亲依然记录崔杼弑君。

父亲被杀,儿子还是记录崔杼弑君。

这个“儿子”写完之后告诉崔杼:你可以将我杀掉了。只是,我的儿子会继续过来;周边列国的史官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他们已经在赶来的路上;我由衷地认为,你杀不尽敢于记载事实真相的人(史官)。

在那个年代,献妻子给上司睡,是一个正常的事情吗?

很难去考究了。

晋景公薨了,全国举哀这种事情对全国上下都有影响,尤其是对贵族阶层。

相反,对平民和奴隶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

当然了,现在是大争之世,不会因为国君薨了,需要哀悼上好几年。

一般是一些特殊人士举哀一年,贵族意思意思三个月。

另外,晋国派出使者前往列国通知晋景公薨了消息。

还讲礼仪的列国,不论是友好或带有敌意,都会派出使者团来参加晋景公的葬礼。

意味着列国要是原本对晋国有军事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