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蒸蒸日上的老吕家  春秋大领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吕家一下子给增加了两百人口。

如果没有新的收益途径,不会因为增加人手而得到振兴,该是从缓速的衰败,变成速度极快的破产。

老祖母让吕武想做什么就去做,她不止是嘴巴行动,默默地规划好了新的口粮,拿出不多的财货准备盖新的屋子,还打算回娘家求援。

她本来想要到吕家支撑不下去,才要尝试回娘家寻求帮助。

现在,她看到了吕武能够重新振兴家族的希望,甚至或许还能更进一步,提前启用自己的底牌了。

吕武那么久了都不知道自己祖母叫什么。

很多的晚辈,都是从外人那里知道自家长辈的名字。

毕竟,作为孙子当然只会称呼奶奶,不可能直接喊名字吧?

吕武还是从魏相来家里备下的礼物,才知道自己祖母被称呼为吕韩氏。

也就是说,老祖母是嫁给了老吕家的韩家人。

“祖,将远行?”吕武初步搞清楚了匠人都能干什么,要进行规划时,听家老来汇报,随口应道:“晓得了。”

家老欲言又止,忍无可忍地提醒:“当送。”

华夏文化讲的是百善孝为先。

吕武则是来自现代,不是说不知道百善孝为先,只是很多礼节早不是那么讲究了。

“哦,这样啊……”吕武放下手头的事情,甚至亲自规划起了老祖母出门该带多少人,心想:“回娘家,应该要慎重一些,不能显得太寒碜了。”

这一次老吕家阔绰了!

吕武亲自挑选出三十名武士,又让家老去将属民中的青壮都喊来,组成了一支比他出门更庞大的队伍,还将魏氏留下的马车以及车夫派出去。

老祖母得知行头都是吕武准备,看吕武的眼神变得柔和。

而之所以招来属民中的所有青壮,有吕武自己的想法。

他不好直接问有多少青中年男性劳动力,趁着祖母要出门,过一遍眼。

家老不敢糊弄主人。

属民得到应招不敢不来。

来的青壮却有七十六人。

近五百属民,有七十六名青壮,看来这个封领的人口构造还是挺健康的。

不,或者说是健康过头,导致了另类的不健康。

找了个机会,吕武问了家老,关于属民的家庭状况。

他从家老的一些只言片语中,推算出了不乐观的现状。

五百多的属民,男女比例是男二女一,老年人的数量只占了其中的两成不到,孩子占了三成。

会是现在的状况,原因是老吕家的老家主战死后,家里的应征只出了武士,没有携带青壮一块去战场。

这年头贵族出征打胜了能根据功劳获得战后赏赐,战场上的一些战利品也不用全上交。

跟随出战的武士和青壮,他们回来之后需要将至少六成收获,拿出来奉献给主人家。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比如出征打胜了,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进贡,国君应该适当地给予贵族赏赐(分红。并不被算在某次出征的功劳簿内)

老吕家的吕武还小,只送武士出征,没有贵族率领,其余的贵族就不会将那些武士当回事,获取战利品的机会也就很少。

甚至,没有贵族随行,什么脏活累活都是老吕家的武士在干,送死也会被优先挑选他们去。

这个就是老吕家的武士,现状越来越糟的原因。

家族没有了额外的进项,无法回馈给属民,甚至属民还需要奉献,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比如,老吕家无法购买女奴来给予属民当婆娘。

所以了,目前只懂剥削属民的贵族,注定没什么前途。

吕武没有讲什么豪言壮语,他要是真的长编大论,估计家老也听不懂。

在接下来的数天,因为青壮被老祖母带出去,新来的武士、匠人和奴仆住所,自然也就需要他们亲自参与建设。

优先给予武士分配好地,武士该获得的奴隶,老吕家有心无力。

匠人则是暂时居住在原来奴仆腾出来的地方。

他给匠人分配了工作,主要还是原计划的制造陶器,再拿去卖,好来先期改善家族的经济。

当然,魏氏送来匠人,主要还是跟铁锅有关,该干的事情自然也不能落下。

比如,先搭建用来打造铁锅的各种炉子,和必须要有的工坊。

吕武知道怎么样才能将集体的力量,用更合理的方式发挥出来,指挥着众人先从收集材料开始。

现在盖房屋说讲究那是讲究,但还是极其的不讲究。

弄来泥土。

找来足够多的各种草。

没有挖地基那么一回事,单纯就是和泥之后混着杂草开始砌墙,用篱笆给两面夹住,并留好该有的门窗,等待干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