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平原国、漯阴城。
泰山黄巾军的大营设在漯阴城南。
泰山黄巾军共计有十七万人,其中算的上是军兵的共有十二万人,老弱妇孺约有五万人左右。
不过实际上真正有战阵经验的军兵实际上就几万人,拥有盔甲的部曲更是少得可怜,只有七八千人有简易的札甲还有革甲,这还是得益于泰山郡和济北国的武库之中的武备。
二十三万人并非是全部都在漯阴城南,还有一部分还停留在祝阿城的北部,祝阿城就在漯阴城南,泰山黄巾扎营的时候有意的缩短距离,但是营垒还是绵延了十数里的地方。
漯阴城南黄巾军营垒其实并非是一座,而是十数座。
泰山黄巾军的组成成分复杂,军民混杂,自然不可能如同一般的军队一样,全部都在一个营垒或者几个营垒之中。
从天空之上往下看去,现在泰山黄巾军的营垒星罗棋布于漯阴城南和祝阿城北。
卢盛虽然并非是太平道军校的科班出生,也不是什么豪强世家出身,起义之前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农户。
卢盛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却生长的颇为高大,称得上是孔武有力,因而在亭聚之间也算是有些名声。
随后黄巾复起,各地烽烟四起,云集响应,卢盛被众人推举成了首领。
而后黄巾大军北迁,卢盛也带领着队伍加入了黄巾大军之中。
而后在连番的作战之中,卢盛身被数创,伤势颇重,汉军的围追堵截并没有停止。
一次汉军的骑军夜袭四州黄巾军的驻地,黄巾军营地发生了混乱,而卢盛也因为这一次的混乱失去了和大部队的联系。
拖着伤重之躯,卢盛带领着麾下仅存的部曲一路跋涉。
几经生死,麾下跟随着他的军卒死的死,散的散,但是卢盛终究是活了下来,从那尸山血海一般的战场之上成功的活了下来。
卢盛一路辗转,最终还是没有能跟上四州黄巾军的大部队,无奈滞留在了泰山郡。
后来越来越多的掉队的黄巾军聚集在了卢盛的麾下,卢盛带领着黄巾军在山林之间转战,汉军几番围剿,皆是被卢盛带兵机会。
卢盛或许天生就是一个将才,他总是能够抓到那些转瞬即逝机会,察觉到常人无法察觉到的细节。
在不知不觉之中,卢盛麾下的从者已经有十数万之众。
趁着中原的乱局,卢盛抓住了机会,带兵一举杀出山岭之间,连破泰山郡数城,而后更是一举占领了整个泰山郡。
泰山黄巾因此声威大震,士气高昂,而后卢盛又抓住机会,领兵兵出泰山,进攻济北国,甚至大败兖州联军,差点便射杀了当时的兖州刺史陈群。
卢盛也因济北国一战而声威大震,时兖州官兵闻卢盛之名而退避三舍,不敢与之为战。
不过泰山黄巾军的声势到了此时也是攀到了顶峰,随后便是开始慢慢下滑。
曹操临危受命,接任了兖州刺史之后,广募名士,招揽将校,又取出家私,联合兖州的豪强世家大肆募兵,获得了大量的战兵和武备。
泰山黄巾军的攻势因此接连受挫,最后只能是转攻为守,声势逐渐的减弱。
泰山郡、济北国,处于四战之地,若是没有关隘,以及汉军的主要敌人还是北方的袁绍,又有其余各方牵制着南庭的兵力,只怕是早已经被击败消亡。
对于这样的困局,卢盛其实心里十分的清楚,犹如明镜一般。
只是这样的世道,摇尾乞怜也难得一活。
跪是死,站也是死。
既然都一死,为什么不死的轰轰烈烈。
就是死也不能让那些高高在上豪强世家,让那些自以为是的贵族如愿。
卢盛从来没有放弃,哪怕到了再艰难的局面,他都不曾放弃过。
“敬礼!”
敬礼的声音打断了卢盛的思绪。
营帐外侧,守卫着军帐的军卒皆是昂首挺胸,左手持刀,右手横举,握拳悬于胸前,庄重的向着他行了一礼。
卢盛并拢脚跟,以同样的礼节回了一礼。
这军礼据说是并州那边太平道的礼仪,是由大贤良师许安亲自制定的军礼。
泰山黄巾军和黄巾军本部并非是没有联系,许安和公孙度两人达成了协议,在营州,黄巾军有鹰狼卫的驻所。
泰山黄巾军中,鹰狼卫也设有分部,领头者是一名千户,名为汪振。
中平五年188年黄巾复起之时,汪振就是青州鹰狼卫的主官,负责青州地区的情报收集。
正是汪振收集的情报,青州黄巾军起初起事之时才会如此的顺利,完美的避开了青州汉军防守严密的地方,甚至还夺取了数个城邑的武库,极大的增强了青州黄巾军战力。
汪振本来跟随着四州黄巾军一同进入了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