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这边反应慢,很大一方面是这个原因,朝中的不少大臣被秦国收买了。
“此言差矣,昌平君谋朝纂位,简直是小人行径,秦国这么多年可是和齐国一直教好,依臣之间,我们应该两不相帮。”有大臣立即开口反对了。
“目光短浅,岂不闻唇亡齿寒,楚国一旦灭亡,齐国难道能够幸免呢。”
“最好让他们打个两败俱伤。”
随着众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整个朝堂,好像变成了闹事街区一样,意见不合的大臣们直接吵了起来,就差直接动手了。
如此多的意见,让齐王建不由的感觉脑袋疼,完全不知道该听从那一个。
总结起来,齐国这边是三个策略,一是帮楚国,这是那些清醒的大臣们提出的建议,他们也是一直建议齐国不应该和秦国建交的人,毕竟秦国危险太大了,不过很可惜,这样的大臣非常的稀少。
第二个办法自然是帮助秦国了,认为以秦齐两国多年的交情,秦国不会攻击齐国,提出这样意见的大臣,有的是被秦国收买了,有的那就是单纯的蠢了。
这倒也不怪他们,自从齐国的稷下学宫没落,儒家小圣贤庄上台之后,齐国很多人都受到儒家的影响,尽管这个时代的儒家远不到后世儒家那种令人厌恶的程度,但是儒家的核心理念,还是在齐国扎根了。
齐国本来是一个强国,国家富裕,个人技击强大,如果训练一支军队出来的话,可以说是完全不会低于魏武卒,胡刀骑士等,但是因为儒家的理念,齐国没有王这么做。
就算有王想要变法,最终也要不得不屈服于齐国传统的势力之下。
儒家的学问在乱世根本没有市场,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为什么没有强国愿意收留他,这就是原因。
相反,一旦完成统一了,儒家的学问立即就变成香饽饽了,不过这个香饽饽的代价,却是国家的脊梁越来越弯了。
战国七雄时代,那怕是燕国,也是不怕匈奴的,但是在秦国灭亡之后呢,看看汉朝,虽然有着封狼居胥,但是这个付出了多少代价呢。
儒家的理念治国,国家很难扩展,基本都是打防御战,俗话说久守必失。
最终齐王建还是没有做出决定,决定下次在讨论,按照这种情况,可能秦楚那边分出了胜负,这边可能还没有讨论出结果呢。
美漫之手术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