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55、送审(1/2)  奶爸学园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念成对《我不是药神》特别上心,自己带着几百号人风里来雨里去,花了好几个月,如今终于故事变成了影像,这是汗水凝聚的。

片子时长总计十几个小时,现在需要从中剪辑出两个小时,这不是件简单的事,费脑费体力,剪辑师就有5个,加上导演张念成自己,六个人全副身心投入到其中。

前面那么多苦都吃了,哪还会在乎剪辑这点事呢,接下来一周时间,张念成成天钻在剪辑室里,没日没夜的和剪辑师沟通,一同剪片子。

因为意见不一致,他和剪辑师们闹了不少矛盾,吵的脸红脖子粗,甚至最激烈的一次剪辑师撂担子不干了,是张叹出马协调,把人劝了回来。

张念成事后给人道歉,争吵的时候他说了不适合的话,确实有些伤人自尊。

张叹是第一次遇到导演把剪辑师骂跑的,以前电影电视剧最多是吵吵闹闹,最终形容一致意见,唯独这次张念成火力全开,由此也可见他压力有多大。

最终在一阵连轴转后,片子剪出来了,时长控制在120分钟,一分钟不多,一分钟不少,张念成说他是掐着秒剪的,每剪掉一秒他都心疼的不行,也纠结的不行。

张叹和制片人赵思露第一时间看了全片,和上一次的版本相比流畅精炼了许多,笑点也多了,笑着笑着就让人哭。

张叹和赵思露都很满意,没有修改意见,觉得可以按照这个版本送审。

送审的过程并不顺利,张叹第一时间得知消息,片子没有过审,许多地方被标了红线,要求删减,甚至有的地方整段剧情必须删掉。

浦江电影制片厂出马,他们找人找关系,争取到一次机会,让他们和审片委员会的委员们当面沟通,只要能说服他们,不是不能改变主意。

思来想去,最终去北平参与见面的是张叹和张念成,就他们俩,人多没用,又不是吵架要人多。

就这部电影而言,没有谁比张叹和张念成更熟悉,如果他们都不能说服对方,那去其他人也没用。

两人坐飞机提前一天到了北平,选了一家离广电很近的酒店,办了入住手续,休息片刻,张叹到隔壁敲门,喊张念成出去和人见面。

“谁?”张念成问道。

他事先不知道今天还有见面安排。

张叹也是刚才才和对方联系上,说道:“是广电的一位处长,聊聊明天的会。”

张念成精神一振,没想到张叹还有这样的门路,找到了对方的人,旋即想到张叹和浦江市宣传部有关系,《人民的名义》就是证据。

两人来到约好的茶楼,没一会儿一位青年人出现,穿着白衬衫、黑西裤,蹬一双黑皮鞋,头发短寸,整个人精气神很好,这是广电里的一位处长,姓孙,是秦惠芳联系的。

孙处长一见面,热情地和张叹握手,问候秦惠芳的身体状况,拐弯抹角打听张叹和秦惠芳的关系。

他给张叹讲了一些注意事项,以及上一次审核片子的一些细节,比如有些地方委员们意见不一致,是可以争取的,有的地方大家比较一致。估计很难改变大家的意见。

张叹和孙处长说话的时候,张念成拿着笔和纸在记,回到酒店立即投入到审片过程中,和张叹商量明天会议怎么说。

第二天,张叹和张念成来到广电,见到了9名委员。整个审片委员有15名,但是今天能到的只有9名,毕竟很多人不常驻北平,来来回回挺麻烦的,这还是浦江电影制片厂托关系才促成的。

张念成主讲,张叹辅助。他讲的时候,委员们听的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这让他们以为效果不错,然而当讲完后委员们发表意见,却发现并不是,少许地方同意不动,但是大部分地方依然要删减。

张念成和对方争论,对面的人依然坚持己见,不由沮丧不已。

这时张叹说道:“我大概听了一下,我说说我的看法,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指正。各位都是我的前辈,对电影的理解比我深得多,对我们的电影现状也了解的比我详细。华夏电影近三十年来,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超越北美,这说明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快速上涨。电影是精神食粮,不仅是娱乐所用,而且应该针砭时弊,能够带来正面的社会影响力。”

“这部《我不是药神》,它不是虚构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就发生在浦江,不过和电影里的结局不一样的是,他没有坐牢,他胜诉了,这是法制的胜利,更是人性的胜利。我把这个故事拍摄成电影,不仅仅是因为故事感人,而且是因为它反应了我国社会和制度存在的漏洞,在健康的文明社会之下,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买不起救命的药,他们只能等死……”

张叹洋洋洒洒讲了将近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对方的9为评委难得没有打断,一个个认真地听他直到讲完。

……

他和张念成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