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知遇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伯言请节哀!”

陆公纪便是陆绩,和荀彧、荀攸叔侄一样,陆绩这个陆逊的从叔,却要比陆逊小上六岁。陆逊少年时因为死了父母,被自己的从祖父,也就是陆绩的父亲陆康养在身边,那个时候陆绩、陆逊叔侄便已经相识。

后来庐江城被孙策进攻,陆康将陆逊和陆绩这些年轻的族人送回了吴郡老家,自己带着其他族人在城中坚守,一场大战下来,陆氏一族百余口人死了一半,这也是陆家和孙家的血海深仇。

而回到吴郡老家的陆绩当时才七岁,便靠着比自己年长六岁的大侄子陆逊帮着自己支撑门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绩和陆逊名为叔侄,实际上则是兄弟,相互扶持着从半灭门的惨状之下走到现在,重振了吴郡陆氏的大名。现在陆绩去世,陆逊自然非常悲痛。

但真正让吕蒙开不了口的,却是陆绩去世的原因。作为在赤壁之战时跳得比较厉害的投降派,前两年陆绩被孙权打发到交州去做太守了。

这个年代的交州,也就只有几处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烟瘴之地,主要用途便是流放罪犯的,像是虞翻便因为得罪渣权被打发到交州去喂蚊子。然后陆绩像历史上一样,在交州待了没几年便一命呜呼,时年三十一岁。

历史上的陆绩在临死之时,自称“汉志士吴郡陆绩”,“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

这段遗言细看上去非常有问题,似乎陆绩依旧在自认汉臣,那他那个已经有了自立之心的主公孙权又算是什么?而那个六十年之论,似乎在诅咒江东割据政权持续不了六十年一样。

不管怎么说,陆绩如果不是被安排到鸟不拉屎的交州去当太守,说不准还能够多活几年。正是这个原因,陆绩好巧不巧的死在这个时候,让孙权和陆逊产生了一丝隔阂。

“我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当年的庐江一战,我们一族被孙氏害得死掉了一半的族人,结果我现在却在给孙氏卖命,不知道死去的族人们知道我现在的作为,他们会怎么想?”

“伯言请慎言!”当听了陆逊这明显有情绪的发言之后,吕蒙赶紧劝说起陆逊来。

“我曾经以为主公是一代明主,必定能够割据江东,甚至南北并立,为了家族的延续,这才选择与孙氏和解,可是这究竟是对是错呢?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谁?我又为何而战?”

陆康是大汉的忠臣,带着一族人与袁术这个伪帝战斗,现在大汉到了三兴的那一刻,陆逊却是站在了大汉的对立面上,再加上陆绩的死讯,国仇家恨,让陆逊有些失态,竟然对着吕蒙说出了很多大逆不道的话。

“只要主公能够继续坐断东南,你的选择就没有错!现在江东正处在危机的边缘,正是需要伯言贡献你力量的时候!”

当一开始听到陆逊如此说话的时候,吕蒙心中一阵慌乱,要是陆逊与孙家离心,这江东可就不好守了。

但是很快吕蒙又冷静了下来,陆逊如果真对江东政权失望透顶的话,应该隐忍不发,暗自筹划,趁着刘军前来进攻的时候突然间发作,一定能够让江东措手不及,彻底颠覆掉陆家仇敌的江东政权,但是现在陆逊竟然对自己说出来这些话,多半他并不是真得想要叛乱。

“我听闻现在的大汉丞相诸葛孔明,当年在隆中躬耕之时,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之时却迎来了很多人的嘲笑。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没有刘玄德的话,诸葛孔明会不会只能做一个山野村夫,而不是现在的诸葛丞相?虽然我们陆氏和孙氏之间有着太多的恩恩怨怨,但是主公对我陆逊,却是有着知遇之恩,如果没有主公,我陆逊恐怕没有现在施展抱负的舞台!”

正如吕蒙所料,陆逊是打算要为江东效忠的。在得到陆绩的死讯之时,陆逊的确有很多迷茫不满,不知道该如何去抉择。但最终,孙权对陆逊的知遇之恩,还是让陆逊下定决心,为江东而战。

“有伯言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当听完陆逊的话后,吕蒙心中的一颗大石终于落地,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军,吕蒙心中其实并不像他像孙权所说的那样有底气。在吕蒙看来,想要打赢这一仗,必须要他和陆逊齐心协力才能做到,如果陆逊不肯出力,甚至站到对立面上,江东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现在好了,陆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两人一个主东线,一个主西线,有着打赢刘军的可能。

“陆逊愿意为主公效死,只是公纪的死,我怕主公与我心中有芥蒂。这种生死存亡的决战,最怕君臣不能一心,还请子明代我向主公剖明心迹,陆逊定当为主公建功立业!”

“好!伯言你是一个君子,我相信你的话,我这就向主公禀明你的态度,到时候我主西线,你主东线,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让刘军有来无回!”当听完陆逊所表的决心之后,吕蒙非常开心,连病似乎都好了大半。

吕蒙和陆逊两人,然后就这场决战的布置问题讨论了许久,直到夜已经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