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到天书的时候,对刘熙的打击非常的巨大,几乎就是摧毁了他对众人的看法,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他是个从未出现在天书里的人,或是一个根本就不该出现的人,若不是孝宪皇帝的劝慰,只怕他就走不出这种对自身的怀疑之中。
在自己释怀之后,他很是欣喜,天佑大汉,自己的耶耶,真的是身怀天命之人,或许,若是他未曾捡到这本天书,一切都会按着天书上的所发展,反贼四起,大汉摇摇欲坠,甚至连自己最为敬爱的师君,都会自立为帝,大逆不道,还好,天佑大汉,获此神书,大汉不亡。
按着天书的记载,他的确是找到了很多人杰,如邓艾,姜维这些在天书里大放异彩的家伙,当然,他也没有放弃那些在天书里评价不高的人,因为他发现,随着耶耶改变大势,任何人,都有可能展现出属于自己的才能,震烁华夏,在他的努力下,大汉来到了一个远超父祖的盛世。
可是,刘熙的年纪也渐渐的大了,他如今已三十有五,步入中年,身体大不如从前,昔日他能彻夜不眠的看完所有的奏折,如今,他已经做不到这些了,甚至,夜里回后宫的时候,他都能感受到有些乏力,尽管皇后表现得还是很满足,可刘熙心里能明白,自己的身躯正在渐渐的老去。
他曾看着父母在自己的面前逝世,他心里并不惧怕死亡,他害怕的,只有大汉的未来。
天书逐渐失去了作用,再往后的天子,只能将这本天书当作一个参照来观看了,不过,刘熙不知道,在没有这种感同身受的情况下,后世的子孙,是否会在意这本天书呢?那些反贼,是否还会出现在大汉之中,大汉会不会灭在后人之手。
他有些明白阿父与耶耶的那种感受,想必在他们年迈,感受到自己愈发疲惫的时候,也是有着这样的畏惧罢,耶耶之前的天子们是不惧怕的,他们没有天书,也看不到大汉的灭亡,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刘熙也是天真的认为,大汉定会千秋万载。
大汉可是初个统一了天下的大王朝啊,先王那都是各自为政,分邦建国的,至于暴秦,嗯,不提什么秦了,我大汉才是正宗,如此一个王朝,难道不该是千秋万载,永享祭祀麽?
怎么会出现灭亡这样的事情,在未来,大汉会再一次走向灭亡麽?
还会有身怀天命的子孙,能够再次捡到一本天书麽?
刘熙很是惶恐,也很是着急,他急着要按着天书的记载,去磨灭掉可能会引起大汉灭亡的隐患,例如权臣,故而,他部署了多年,革新了官制,定下了律法,在如今的庙堂官制下,出现权臣的几率是很低的,三令诸府互相制衡,缺少了天子的统帅,庙堂根本无法运作。
而在地方上,他也决定要用荀彧的提议,将州郡再次分治,这样一来,即使地方上出现了动乱,作乱者也不可能说是直接占据万顷土地,百万之民。
在对待百姓的时候,他想到的就是防止兼并,以及重用济民府,能够随时进行赈灾,绝对不允许灾害毁掉百姓,而对于豪强,刘熙心里却格外的纠结,他也不是不知道,豪强的兴起是必然的,什么是豪强呢?拥有大量的土地,家族繁荣,家境富裕大汉越是富裕,就会出现更多的豪强。
可是,能够富裕起来的还是少数,大多数的百姓还是贫苦的,若是造成天书里那般的景象,贫苦者无立锥之地,到时再出现一个教派,大喊一声苍天已死,那还了得?
这也是他为何会如此着急去施行均田的原因,他已经不年轻了,大汉历代的天子,很少有长寿之人,他不惧怕死亡,可是在这之前,他要为大汉解决一切隐患,先祖千辛万苦立下的基业,不能就如此被毁掉,耶耶与阿父一生的努力,绝对不能白费。
不过,事情还是没有按着他所想的去施行。
刘熙看着面前诸葛亮所带来的汉律新篇,一册接着一册的看去,不愧是群臣齐心,耗费了三载时日的作品,刘熙看着上头那详细的规定,脑海里暗自对着天书里的记载,不由得点了点头,这本汉律可谓是给了很多事情一个定夺,以至于日后不会再出现争议。
同时,为了限制后世出现个愚蠢的子孙,对天子同样也有所限制,天子也必须按着这汉律之内的内容去操办,不能随意而为,故而,刘熙格外认真的观看着汉律,他可不希望,这汉律里有什么漏洞,会导致日后大汉天子饱受其苦,他必须要为后世着想,哪怕是再小的条例,也要认真的去思索。
走出厚德殿的诸葛亮,有些疲惫,刺眼的阳光,照在他的身上,也带不去多少的暖意,他实在是累极了,上了马车,回到了府邸内。
踏出沉重的步伐,走进院落的时候,便能听到饶阳的咆哮了,“即将就要考核了?你这是想要做什么?昨日也是睡过头了,未曾前往太学,你就如此懒惰,你要如何通过考核?啊??你以为你也有你阿父那般的天赋,能够不参与考核就进入东宫麽??”
“你将来到底想做什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