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有了眉目?”
荀贞想请刘协迁都到颍川这件事,孙策身为荀贞重要的盟友,当然是知晓的,并及荀贞与钟繇上次见面,请钟繇去试探刘协的意思等等这些事,孙策也知。
“不错,正是为的此事。”
闻得荀贞此话,孙策遂问道:“不知圣上对此是何态度?”
“圣上已被元常说动,不过还未作出最后的决定,说要再听一听太尉杨公等人的意见。”
孙策略皱眉头,说道:“策闻公说过,公卿大臣里边,可能杨公会最反对迁都颍川,现下圣上要听听杨公等的意见,明公,若杨公果然反对,那迁都这事儿是不是就有点难办了?”
“子美方才与元常一起来的,子美试过了司徒赵公、司空张公等的态度,赵公并不反对,张公未置可否,然料之,应也不会反对就在昨天,我以叙乡谊为由,请与太仆韩公见了一面,问了下他对迁都的意见,韩公对此非常赞成。眼下来看,还是太尉杨公,唯有他可能会成为迁都颍川的最大阻力。不过,亦无妨也。我与志才、奉孝等议出了一条对策。”
“敢问公,是何对策?”
荀贞说道:“对策就是,咱们集中力量说服圣上,只要能让圣上完全明白到迁都颍川的好处,从而心意定下,则再加上赵公、韩公等的支持,那便是杨公再做反对,亦无用也。”
“公此策高明,却不知策能够做些什么?”
荀贞扶短髭而笑,说道:“朝廷不是刚刚下旨拜你为豫州刺史么?伯符,找你来,就是想烦你这个地主出面,先向圣上上表,提议迁都颍川。”
孙策明白了荀贞的意思,这是想通过他的先上一表,称之为投石问路也好,在现下朝中大臣多已知晓此事,赵温、韩融等,包括刘协还并不反对,可算是时机已经比较成熟的背景下,称之为将迁都此事正式公开化亦可,来为荀贞将来的上表做个铺垫。
孙策之前就是豫州刺史,但那个豫州刺史是荀贞所表,而下则是朝廷下旨,正式任他为了豫州刺史,那由他来先上这个表自是最为合适。
孙策自无拒绝之,当即应诺,说道:“请公放心,策必会为公将此事办好。明天,策就上表朝中,进言请天子移驾颍川。”
荀贞嘱咐说道:“伯符,此道上表中,有一点你需着重注意。”
“敢请公示策知,是哪一点?”
荀贞说道:“便是你要告诉圣上,李傕、郭汜今虽为我义师所破,李傕并已身死,但郭汜却窜逃到了南阳,若是暂移驾到颍川,有利於接下来的进讨不臣。”
“郭汜,进讨不臣?明公,郭汜已不足为虑,讨之的话,策一军即足,又何须再请圣上移驾颍川?”
荀贞笑道:“伯符,你想想。”
孙策到底聪明,很快就想明白了,他眼前一亮,说道:“是了!公所言之不臣,指的是袁术!”
“还有袁本初。”
孙策心领神会,笑道:“圣上念念在兹的恐怕就是讨定不臣,重兴汉室了,有此大利在前为诱,那便是杨公再坚决反对,大约亦将无用矣。”旋即稍微担心,说道,“可是明公,若是圣上没能看出这层暗示,可该如何是好?”
坐於对面席上的郭嘉笑了起来,说道:“将军忘了钟侍郎么?”
孙策拍了下额头,说道:“对!钟侍郎是圣上近臣,圣上若没看出来,自有钟侍郎提醒!”
议定了明日由孙策先来上表,孙策心中有个疑惑,忍不住提了出来,他问荀贞,说道:“明公,策有一事不明,便是太尉杨公他为何执意反对迁都颍川?策昨天听明公说,明公不是甚至都叫他的从子去劝说於他了么?都没能劝动?”
杨彪家在华阴县,打下华阴以后,荀贞辟除了他的一个从子为自己军府的掾吏,就在昨天,为了减少杨彪对迁都此事的阻力,荀贞叫他的这个从子去劝说杨彪,结果没能劝动。
荀贞说道:“不错,我是叫季通去劝说了,可是杨公不肯听劝。”
“季通”,是杨彪那个从子的字。
孙策问道:“明公,他为何不肯听劝?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荀贞叹息说道:“季通耿直,有一说一,倒是未做隐瞒,回来向我禀报,说杨公之所以反对,是担心我会成为下一个董卓、李傕。杨公对季通说,昔虽洛阳、长安,董卓、李傕犹恃兵马,欺凌朝廷,你孙豫州,我之同党也,颍川,又我乡梓也,如迁都到颍川,则朝廷的权威岂不更加不振,我荀镇东岂不是更能一手遮天,操控朝廷了?圣上和朝廷的公卿大臣们岂不从此以后,便要唯我鼻息是从了?是以他坚决反对,不肯听劝并在闻季通说到赵公、韩公等对此皆表赞成后,他还甚至直言,云诸公短视。”说着,荀贞摇了摇头,以示无奈。
孙策大怒,说道:“竟疑明公?以董卓、李傕比之於公!明公,这杨公怕是老糊涂了吧?”
“伯符,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