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6 汉天子委屈求全(下)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灵帝又非傻子,岂听不懂杨琦之意,听完不悦,说道:“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

大鸟云云,说的是杨琦曾祖杨震死后的一段异闻故事。杨震为官,不畏权贵,屡次上书,直言施政之弊,因为中常侍樊丰等所记恨,后来遭弹劾罢免,被遣返回乡,於途中杨震恨不能收拾朝中奸佞,深觉无颜再苟活在世,遂饮鸩自尽,时年七十余岁。於其葬前十几天,有一大鸟,高丈余,飞到杨震的葬礼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直到下葬,鸟才飞去。

面对灵帝当面的询问,杨琦耿直而言,现下刘协尽管年少,而且从继位到现在为止,都是形同傀儡,从来没有真正的掌过权力,可是在刘协因为群臣饥饿,向李傕要粮、肉不得,因此而发怒的这个时候,杨琦虽然出言宽解不成,却是深深为之感动。

杨琦感动,赵温明知危险,仍主动请求,代为刘协写此训责李傕之书,其中固有“忠君以全名节”之由,可细究之,却也未尝不是因受刘协此怒之感动,而乃挺身出来,甘做此事。

论以刘协,可称仁君论以赵温、杨琦诸臣,可称忠义。

唯是仁也罢,忠义也罢,在明晃晃的刀枪前头,现如今,都是不值一提!亦是可嗟可叹。

却说赵温的书信送到李傕的手中,李傕打开来看,前头言语倒也罢了,看到“於易”此句,李傕不明白什么意思,问陪侍帐下的贾诩,说道:“贾公,这话什么意思?”

贾诩迟疑片刻,有心不说实话,可赵温的字明显显的写在纸上,又知糊弄是糊弄不过去的,没办法,只好如实解释,说道:“将军,此语出自易之大过卦,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我问公此话是什么意思!”

贾诩说道:“意思便是,徒步过河,被水淹没了头顶,凶险。”顿了下,窥视李傕神色,加重语气,说道,“无咎者,意为没什么可谴责的。”

“没什么可谴责的。”李傕笑了起来,说道,“这赵温也是莫名其妙,给乃公掉什么书袋?乃公又不渡河,他拿个渡河被淹死的话说给乃公,真是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边上一个士人冷笑出声,说道:“将军!赵温此话可不是贾公所讲。”

“哦?”

这士人说道:“贾公所讲,易之原文也,赵温此语,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意则为第一次算过去了第二次还要涉险,第三次了仍不改,会有灭顶之灾,凶兆。且此爻辞所出之大过卦,大过何意哉?太过之意也。将军,赵温这是在斥责将军行事太过,诅咒将会有灭顶之灾这样的凶兆降临到将军的头上!”

说话此士,是李儒。

李傕听了,顿时勃然大怒,说道:“赵温老贼诅咒乃公?”抓起赵温的来书,投掷於地。

张苞背叛,自己的军营差点被郭汜攻破,甚至自己都受了伤,险些丧命的恼怒,正无从发泄,赵温自投上门,李傕遂令左右,说道:“为我取老贼首级来!”

赵温是司徒,李傕杀之的命令敢下,他帐下军吏对他的这道命令却亦敢接,就有人应令,要去取赵温首级。其时,李傕之弟李应也在室中,如上文所述,李应早前做过赵温的府吏,闻言惊惶,登时失色,急忙劝阻。李傕哪里肯听?李应目视贾诩。李傕暴怒关头,贾诩明哲保身,默然不语。李儒在旁,添油加火。李应无法,只得出帐,追上领命去杀赵温之人,叫他且先不要动手。李应是李傕之弟,他的话,那军吏不敢不听。赵温的性命,当日因得暂保。

接下来连着两三日,李应日日劝谏不已,总算是把李傕劝住。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全亏了李应之力,赵温未有丧命李傕刀下。

却那郭汜欲杀太尉杨彪,李傕一怒之下,欲杀司徒赵温,三公何等尊荣,在郭汜、李傕看来,竟都是他们想杀就杀,再看刘协现下的境遇,汉室的尊严,当真已是被李傕、郭汜践踏入泥泞之中,且亦不必多说。

只说这日刘协的住室中,赵温去书李傕以后,诸臣又再安慰了刘协多时,各自辞去,钟繇没有跟着诸臣走,留了下来,私进言刘协,说道:“陛下,臣斗胆有一愚见,不知当献不当献。”

钟繇作为黄门侍郎,刘协本就与他相熟,这些时日的陪伴,更是使刘协对他看重。

刘协说道:“卿有何言,尽管言来。”

钟繇说道:“陛下,臣窃闻之,识时务者为俊杰也。杨琦所言,李傕欲辅陛下幸黄白城云云,诚如陛下所忧,就算是到了黄白城,恐怕亦是难以脱出李傕之控,固是不足为喜。

“可是陛下,镇东将军的兵马,不日就能到达长安了!候镇东兵马至,陛下此困焉能犹不得解?不仅陛下此困,可以因此必然得解,李傕、郭汜诸贼之首,陛下亦可斩之矣!

“因是以臣愚见,杨琦谏言陛下,请陛下稍相忍之,此话却是不错。陛下,臣愚以为,自今日往后,直到镇东兵到以前,李傕若有再觐见陛下之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