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5章斯大林近卫第一诸兵种重型合成师
这份报告在递上去交给朱可夫之后,就恍若石沉大海一般再无音讯。
如果不是瓦图京猛然提起这茬,马拉申科甚至都以为是朱可夫看不上自己起草的这份报告,当成擦屁股纸一揉扔进废纸篓里去了。
实际上马拉申科在报告里叙述的那些事儿,基本就是他在掌握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之后实际在干的事儿。
只要仔细观察的话就不难发现,自打马拉申科执掌这个全苏联陆军最特殊的“超级师”以来。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的多元化专长型技术装备装配数量,就一直在呈暴涨趋势不断激增。
尽管受限于战争年代的各种限制掣肘,远没有和平年代发展的那么顺利。
但饶是如此,马拉申科却依旧把领袖师一步步打造成了一支集重装甲强攻突破、高机动直瞄火力支援、高机动自行炮兵支援、先进轻步兵协同突击,等多项能力于一身的完整机械化诸兵种合成部队。
由此带来的具体战场体现,便是领袖师自己足以在绝大多数战场情况下独当一面。
总能灵活发挥手中多元化专长型技术装备整合优势,寻找敌军的弱点并扬长避短,找准一点进行猛烈而针对性极强的凶猛打击。
并通过从敌人弱点处破败扩散开来伤口迅速扩大战场优势,投入更多的专长型技术装备互相配合、压制乃至于抹除自身的弱点,令敌军的反攻以卵击石、无计可施,进而在无需友军部队协助的情况下赢得最终的胜利。
如上所述并有鉴于此,如今的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可以说是各方面的“名不副实”。
不光是那远超师一级建制的超大兵力规模,更有这多元化的诸兵种构成早已不是一支标准坦克师该有的模样。
与其叫坦克师,如今的领袖师说白了不如叫“斯大林近卫第一诸兵种重型合成师”更加贴切,叫起来也确实有俄国特色、就像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们名字一样长。
而在这一切表象的背后一直默默支持马拉申科这么搞,需要啥装备、需要怎样的技术型人才就给提供啥,基本全部满足到位的那个手握大权之人,正是慧眼识珠、于马拉申科而言绝对称得上是伯乐的那个男人——红军的战神朱可夫元帅。
而现在,将法希斯军队基本清除出祖国领土,有了更加充沛战争资源和更好现实条件的朱可夫决定放开手脚,按照马拉申科在那份报告里提出的完整计划展开一次开创性的试点,建设红军有史以来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诸兵种合成化军团。
“这份报告很有意思,朱可夫,这真的是那个小家伙一个人写出来的吗?我怎么读着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元帅,用了半生的战场经验才能总结出来这样的东西。”
大约一周之前的莫斯科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地,克里姆林宫里装潢最亮眼的那间办公室内,掌握着苏维埃最高大权的领袖斯大林同志,确实向专程来访向他当面陈述这件事的朱可夫发出过这样的问题。
斯大林的疑问也曾是朱可夫的最疑惑之处,至少在老朱同志刚刚拿到这份报告时是这样。
但也正因为马拉申科是自己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人,对其了解颇多、深知其为人处事的朱可夫并未就此怀疑马拉申科。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构想,就算是朱可夫以前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压根就没听说过、脑海中更没有这么清晰且系统性的完整概念。
而朱可夫可是在红军总参谋长,以及前线总指挥等各个高级职位之间屡次担任要职的,如果有某位高级指战员有这样的想法,那朱可夫自问自己不可能一点风吹草动都没听说过。
加之马拉申科不但这么想了、这么写下来,更在实际行动中这么去做了,并且用战果斐然的实际战例,证明了这种所谓的“诸兵种合成化部队”打起德国佬来简直是犹如砍瓜切菜、杀鸡屠狗一般轻松,足以让任何心怀质疑、提出反对的人哑口无言。
想到这儿,本就笃定了想法的朱可夫再一次坚定了信念,以一如既往的沉着冷静姿态向着面前坐于办公桌后的斯大林再次开口。
“我了解并相信马拉申科,斯大林同志。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但是这一部队编成构想的提出者、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有实际行动的践行者,并且这已经被实战证明为了是可用且成功的。”
“嗯......”
手握着文件夹里的报告坐在椅子上稍事思考、陷入沉思,另一手中握着的烟头则红光闪烁、不断有烟雾从口中溢出。朱可夫知道这是斯大林进入深度思考状态一贯的样子,自己最好别在这时候对其进行打扰。
等到片刻过后的斯大林再一次开口时,脱口而出的话语语气显然已经变了状态,比起最初的疑惑多了一丝肯定与高兴。
“你的意思,按照这份报告先试点执行?”
面对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