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在34中型坦克上的系统性大面积布置倾斜装甲设计思路,无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坦克防护设计先河,关于这一点单凭后世那一大票诸如豹26、1艾布拉姆斯、8090、乃至于是我兔的96和99等先进主战坦克的外观轮廓上,便能看出倾斜装甲的极高优越性和毋庸置疑的实战防护性能。
从卫国战争爆发至今的无数场大大小小坦克战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倾斜装甲防护的强大和可靠,虽是中重两个不同坦克设计局但却同在**旗帜下效力工作,跟随在科京麾下的第二坦克设计局工程师团队当中就有人奉行了拿来主义,直接借用了眼下堪称最为成功的34中型坦克设计思路。
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置而出现在拉夫里年科眼前的下一辆原型车之上,搭载了一台几乎可以看做3476坦克放大版的原型试验炮塔。
有棱有角之中却又不乏圆润边缘的原型炮塔采用了四面倾斜的装甲布置防御,倾斜角度最大而高达60度的炮塔正面物理装甲厚度达到60毫米,在水平来袭弹道路线上可以提供高达120毫米的等效装甲防御力。
防御权重较炮塔正面来说要稍弱上一些的炮塔两侧及后部装甲则倾斜35度,物理装甲厚度同样为60毫米的轧制均质钢板,其在水平来袭弹道路线上所能提供的等效装甲防御力显然要比刚才的上一辆垂直装甲炮塔好得多,这也就意味着这台原型炮塔在绝大多数战斗情况下的防护性能要远远凌驾于方才的前者之上。
但与之相对应的,采用了系统性大面积布置倾斜装甲防御设计思路的该型炮塔,其在人机功效上的发挥和炮塔内置第一弹药架的载弹量方面则要远远逊色于前者。
只比3476炮塔稍微大了那么一丁点的炮塔内部活动空间,却要多出一个车长地挤进足足三个大汉。被强行压缩了载弹量的炮塔内置第一弹药架容量更是只有可怜的8发,并且这还是建立在装填手需要转身来去炮塔尾端艰难抽出炮弹后,再回过身来进行蹩脚装填的情况之下。
光是靠脑补就能联想出那种画面该有多么“美好”的拉夫里年科,望着那门比76炮大了不止一圈的85毫米主炮,被巨大炮闩顶在耳朵边上开火的场景实在是有些让人太过于难以接受。
“难道就没有稍微均衡一点的设计吗?为什么都是这么走极端的炮塔造型呢?”
心中无比懊恼的拉夫里年科在拒绝了第二辆原型车之后转而向着接下来的第三辆走去,与此同时,已经来到了车内并且在各自战斗位置上准备就绪的马拉申科车组,正加紧熟悉着他们未来新座驾的所有情况。
“喔,看看这操纵杆和脚踏板,尼可莱,我可以向列宁同志起誓这绝对是我用过的最好的驾驶设备!没有一点油污、也没有一点旧痕,光是看上去就很让人激动,这简直就是一份惊喜大礼!”
以眼角的余光撇了一眼身旁驾驶位上正激动到难以附加的谢廖沙,位于车体底盘副驾驶位置上而正摆弄手中车体航向机枪的机电员尼可莱随即不屑中开口说道。
“上次我们在叶利尼亚接手新车的时候我记得你就是这么说的,就不能换个台词吗?”
听闻身旁尼可莱话语后的驾驶员谢廖沙不由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而稍作一愣,明显有些预料之外的话语紧接着便再次脱口而出。
“这怎么能和以前比呢?我打保证这次真的不一样!”
“对,上次你还是这么说的。”
“”
对耳边响起的车体底盘内二人拌嘴声充耳不闻,用一张新抹布擦拭着略带灰尘车长潜望镜中的马拉申科随之兀自开口。
“新的主炮瞄准镜还能习惯吗?车刚运抵的时候我大概看过一眼,炮镜密位刻度尺和原先完全不同,最好别把这门85炮当成原先的76炮用。”
听到耳畔响起的马拉申科开口话语,正身体前倾趴在炮闩旁边检视着主炮瞄准镜的炮手伊乌什金随即应声开口。
“勉强可以,难度不大。密位刻度尺只是比原先稍微密集了一点,没理由换了一门更好的主炮反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战斗力。我会让那些德国法希斯见识到什么是红军铁拳的,车长同志,尽管放心好了。”
已经预料到了伊乌什金会如此这番开口作答的马拉申科并没有感到多么意外,在擦拭完了面前的车长潜望镜之后随手将抹布丢在了一边的储物箱里,转身回过头来的马拉申科紧接着便向自己身后正在检视炮塔内置第一弹药架的基里尔开口发问。
“怎么样?算不算是比原先的座车好了很多?”
“不光是好了很多,车长同志!难以想象在炮弹从76毫米扩充到85毫米的情况下却还能继续提升弹药架容量,这新的炮塔简直是太棒了!第一弹药架的总备弹量足足有20发!比原先的那台车足足多出了15发!这下在持久战斗中就会避免很多去车体底盘里搬运炮弹的情况,我想这对于我们的战斗装填速度会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