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风轻轻吹拂过寂静的草原之上鸦雀无声,在苏军进攻部队的预备出发阵地之后,一个新到位的秘密武器炮兵营正以一字排开的阵势做着发起炮击前的最后准备。
亲眼目睹了这种以6型卡车底盘装载的新式秘密武器之后,几乎所有的红军战士们都在为这种甚至连炮管都没有的“新式炮兵”啧啧称奇。
尽管这种代号为“”的新式秘密武器暂时还没有任何的官方定名,但身为一个后世穿越者的马拉申科内心中却无比的清楚,这种强大到足以改变人类炮兵史发展进程的苏军新式秘密武器,正是在后世闻名遐迩的13喀秋莎火箭炮。
为了攻下叶利尼亚城这个面向莫斯科方向的斯摩棱斯克战区德军突出部,参与会战的苏军可谓是倾其所有使出了眼下所有能拿得出手的各式武器,其中就包括了刚刚投入实战后不久甚至还未被德军绝大多数部队领教过威力的喀秋莎火箭炮。
伴随着负责指挥这个新式火箭炮营的苏军少校炮兵营长一声令下,以一字排开的阵势部署在苏军炮击阵地之上的一个营规模合计21辆喀秋莎自行火箭炮当即开始了震天的怒吼。
弹径为132毫米的13重型火箭弹拖曳着长长的赤红色尾焰从斜指向天空的发射架上瞬间直冲天际,一台喀秋莎发射导轨之上的16枚火箭弹只用了不到十秒钟的时间便全数朝着炮击坐标倾泻而出,336枚13重型火箭弹在天空中组成的场景甚至不亚于天朝新年的除夕夜烟花般绚丽。
叶利尼亚城外围德军防线之上,作为整个德国国防军建制内最为精锐部队之一的大德意志步兵团刚刚吃完略显急促的早餐,不少嘴里还叼着面包片和半截香肠的德军士兵甚至根本没听见任何炮弹袭来时的熟悉呼啸声,飞行速度达到335米一秒13重型火箭弹便以雨点般的阵势瞬间落在了阵地之上炸裂开来。
“炮击!伊万的炮击,躲避,快进防炮洞!”
来自德军连长口中的大声惊呼在短短不到眨眼功夫的片刻时间内,便被接二连三响起的喀秋莎爆炸声以雷霆之势瞬间盖过。
早已习惯了苏军每日清晨准时炮击的德军士兵们在最初的惊吓过后倒也没有多做犹豫,夹杂着长呼短嚎的你推我搡阵势中,位于外围第一道防线上的大德意志步兵团部队很快便进入了设于防线之上的防炮洞工事内进行就地躲避。
但这一次,完全没有预料到己方阵地上这接二连三响起的巨大爆炸声是苏军刚刚投入实战不久的喀秋莎火箭炮,误将其当做普通炮击对待的德军注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以密集覆盖态势席卷了大德意志步兵团第一道防线的喀秋莎火箭炮很快便彰显出其强大的破坏威力,弹头战斗部内装49千克炸药的18重型火箭弹单论其爆炸威力来说,已经远超苏军炮兵所装备的122毫米口径加农榴弹炮所发射的高爆弹装药量,直逼152毫米重型榴弹炮高爆弹威力。
当拥有着如此不俗破坏威力的喀秋莎火箭炮,以几乎每十平方米就有一枚火箭弹落下的密集态势席卷了德军阵地之后。
原本已经抵挡了苏军连续多日集团军级规模炮击炮击的步兵战壕顷刻间飞沙走石淹没于尘土之间,足以抵挡122毫米高爆弹直接命中的德军防炮洞工事瞬间墙倒屋塌成了活埋德军士兵的现成坟墓,以土木结构堆砌起来的临时机枪掩体裹挟着那已经化作零件状态的德军34通用机枪径直飞上了天空。
“天哪!这些俄国佬是把战列舰开上了陆地吗?我可不记得维内托斯基有真正完工下水,况且这玩意也没法开到第聂伯河里来!这到底是什么可怕的武器?!”
感受着这山呼海啸般地动山摇炮击的大德意志步兵团将士一时间无不人心惶惶惊恐于颤栗之中,在自己的前线野战指挥部中几欲站立不稳的德军大德意志步兵团团长,一时间甚至误以为遭到了红海军战列舰级别的炮击,这种苏军新式炮兵的炮击密集程度和火力输出能力几乎无法在其心中与任何陆上火炮装备画上等号。
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般的道理,将提前预设在发射导轨之上的全部所有16发18重型火箭弹倾斜完毕之后,这支苏军喀秋莎自行火箭炮营可谓是来得快去的也快,短短不到半分钟的炮击发射过程之后立刻掉头跑路转移,使得德军的报复性炮击根本找不到还手的对象。
“终于,结束了吗”
当沐浴在地狱般恐怖火力倾斜席卷之下的幸存大德意志步兵团将士,刚刚驱使着一摇三晃的木讷肉体带着强烈的耳鸣声晃晃悠悠地走出了防炮洞,准备迎接苏军即将发起的进攻之时。
刚刚完成了献给德军开胃菜准备的苏军并未就此作罢,隶属于第16集团军麾下的三百余门包括203、152、122毫米口径在内的各式军属、师属级别大口径重炮,随即便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凶猛态势再一次发起了对德军阵地的真正猛烈炮击。
反复攻防拉锯战中已经和苏军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