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昨日战斗结束后的损失统计来看,仓促投入进攻作战当中不说,又把绵延数公里的行军队伍拖得如面条一般玩起了添油战术的苏军第20坦克师可谓是损失不小。
作为第20坦克师的急先锋部队刚刚赶到了指定位置还来不及喘口气,教条主义严重而认不清实际战场局面的师部便照本宣科地按照上一级军部命令立刻发来电报。
命令中明确要求这支仅仅只有一个坦克连和随行一个摩托化步兵连的先头尖刀部队,立刻向着盘踞在村中修整的德军部队发起突击。
但位于大后方行军途中的苏军第20坦克师师部所不知道的是,盘踞在这个刚刚经历过一轮战火洗礼可以说是鸟不拉屎小村子当中的德军部队可并不是什么随意捏的软柿子,而是德国国防军第13装甲师下属合计有一个整编装甲营与三个随行摩托化步兵连的强劲力量。
在战争爆发最开始阶段的1941年中旬夏季,这时的T34中型坦克产量还远没有达到后期战争当中那种苏联军工实力彻底爆发并动员起来以后的钢铁洪流规模。
尽管作为拱卫整个苏联与欧洲接壤西大门的苏联西方面军拥有绝对的新装备优先权,但刚刚于1941年定型投产的T3476坦克1941型最新改进型号无疑还是一种非常金贵又相对稀缺的装备。
当时,这支由布拉索夫斯基上尉所率领的苏军坦克连共有17辆满编坦克。
而除开时任中尉副连长的马拉申科所指挥的那辆T34坦克因为长途行军而产生机械故障抛锚以外,实际投入到对村中德军第一波突袭进攻当中的苏军坦克共计有16辆的规模。
但在这16辆坦克当中,除开布拉索夫斯基上尉所指挥的连级指挥车这唯一一辆最新型的T3476中型坦克外,其余的15辆坦克均无一例外地是由老式且已经过时的BT7快速坦克以及T26轻型坦克所组成。
不论是BT7亦或是T26,这两型均可以称之为轻型坦克的苏军坦克不论是在火力亦或是装甲防护方面,均不如其所要面对的德军主要对手——三号及四号坦克,仅仅只比当时德军当中仍有装备的一二号坦克及捷克产38T轻型坦克要强上那么一丁点的差距。
整体装备质量和数量上的双重劣势即便是凭借着单辆T3476中型坦克那领先一个时代的技术优越性也无法弥补,快速机动优势在局部进攻战斗中根本无法有效发挥出来的苏军轻型坦克,很快便被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村中德军部队以攻对攻、突破歼灭,仅仅只剩下了177号T3476坦克被打瘫在了原地动弹不得。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第20坦克师后续部队陆续赶到并接连不断地投入到进攻行动当中的话,刚刚穿越到苏德战场上的林杰无疑只剩下了被德军俘虏亦或是被捂死在坦克里变成人肉烧烤的份。
经此一役之后,最先投入战斗的第一坦克连不但遭到了原连长布拉索夫斯基上尉阵亡的沉重打击,其连部往下的剩余16辆BT7快速坦克以及T26轻型坦克更是遭到了村中德军装甲部队的毁灭式打击而全军覆没。
除此以外,后续投入到进攻当中的苏军第20坦克师下属其余部队同样损失不小。
接近百分之二十的全师坦克装备折损率无疑给了这些刚刚经历过一场动荡大清洗的红军将士们迎头一击,同时也让这些相对缺乏作战经验的苏军装甲兵们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个世界上最精锐装甲兵们的可怕作战效率。
在早先几年光景中通过独创闪电战攻势征服了整个欧洲的德军装甲部队绝非浪得虚名!毫不夸张的说,此时的德军装甲部队抛开装备优劣不谈单论部队将士的作战经验与战斗素养,其绝对是这颗星球上最为强大且专业的一支精锐装甲兵,没有之一。
按照接下来的行动部署和后续一系列的上级作战命令,惨胜之后的苏军第20坦克师接下来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残缺部队的整编和重组。
在这其中,几近全军覆没而单独幸存177号T34坦克一辆的一团所属第一装甲连,自然是首当其冲进入了契尔尼亚耶夫师长的视野。
为了让这支诞生出一位坦克英雄的连队继续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和英雄部队凝聚力,与自己的搭档政委彼得罗夫中校进行了一番商讨并听取采纳其建议之后,第20坦克师师长契尔尼亚耶夫上校最终做出了如下决定。
按照师部做出的决定指示,重组后的装甲一连将下辖包括177号车在内的合计6辆T3476中型坦克与11辆BT7型快速坦克,以借此重新恢复满编装甲连的作战实力。
但眼下的战时急行军过程中想要获得后方的增援新坦克补充无疑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填补马拉申科的装甲一连亏空,这些新编补齐上来的T34中型坦克和BT7快速坦克均是从第20坦克师所属的其他下级部队当中抽调,算得上是一种迫于无奈之下的战时拆东墙补西墙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