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在战后第四天举行,而安葬阵亡士兵的地点,在千户所城西北方向一里左右的一处山坡上。
这个地方,是朱聿键按照这个年代的风俗,找了风水大师看过的一处宝地,具体怎么选中的他也不清楚,但看周围的环境,确实算是一个好地方,而且面积不小,拿来作为墓地很不错。
就和当日发饷一样,整个千户所的军户都来了,除了二十多个负责警戒的卫所兵,其余的卫所兵也都来参加了。
这一次下葬的人很多,足足有二十人。
当日的战斗中,卫所兵死伤惨重,当场战死十八人,伤十二人。
后续经过程坤带人救治,大部分人都已经安然无恙,一些轻伤的士兵已经能够正常活动了,但还是有两个伤势不轻,外加感染,没能救活。
以往的这些军户们,家里若是死人了,通常也就是邻近的军户前来帮忙,协助着草草安葬,也没有什么隆重的葬礼,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么的钱来搞。
这一次,为了举行这次葬礼,朱聿键特地划拨了三百两银子用于此事,还给每一个战死的士兵都准备了一口两寸的棺材。
除了无法进行的送终之外,从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居丧,吊唁,接三,出殡,一直到落葬,举行葬礼的所有步骤,一步都没有落下。
参与葬礼的阵亡士兵家属,虽然无可避免的悲伤,但相比于以前那种草草的安葬,世孙主持的这些隆重的葬礼,让他们内心对逝去亲人的缺憾少了几分。
尤其是世孙亲自念悼词,承诺将会为每一个阵亡的将士立碑,并且铲下落葬的第一铲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亲人不是枉死的,而是死的有价值。
以往他们谁能想到,世孙这等尊贵的人物,会亲自来操办他们葬礼。
而对于其他的卫所兵来说,这次隆重的葬礼更是有着非凡的意义,人都是怕死的,他们也不例外,否则战斗中也不会大量划水,不敢上去硬拼。
怕死的原因很多,不单单是害怕死亡本身,而且还担心死后躯体得不到妥善安葬,担心死后妻儿父母无人照料。
但现在,除了死亡本身,其他的因素他们都不需要在担心了。
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幸阵亡,世孙还是会为自己举办这种隆重的葬礼,而且自己的亲人也会得到妥善的照顾,二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葬礼结束后,军户们也都返回各家了。
次日,训练重新开始。
朱聿键原本想召开一次大会,总结战斗的经验,吸取教训,以便之后可以避免重复犯错。
但回想一下,好像也没什么可值得反思总结的,这些卫所兵完全就是刚刚放下出头的农夫,能够不一触即溃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表现了。
初期的训练也很简单,队列,口号,以及长跑,短跑,负重跑,引体向上,深蹲等体能训练。
只有把他们的服从性训练出来,再练就一副好的体格,才谈得上具体的战斗技能训练,以及战场上的战术指挥。
否则哪怕有再好的战术,士兵不服从,或者体能达不到,一切都是白搭。
不过让朱聿键很意外的是,仅仅只是简单队列训练,对于这些卫所兵来说难度都不小,不少人左右都分不清。
卫所废弛已久,地方卫所还好,比如南阳卫,要参加例行的秋操,春操,也就是到南阳府城和南阳卫城值守,例如朱聿键炸城墙那天夜里,负责维持南阳城秩序的主要力量,就是来值守的卫所军。
虽然每次来的卫所军数量不多,一个卫所兵大概三四年才会轮上一次,但好歹也是有这样的机会,每次出发和返回的路上,都是需要保持队列的。
邓州千户所就不一样了,作为唐王府的护卫军,完全归唐王处理,而这里距离南阳又太远,朱硕熿这老东西完全撒手不管了,而他当了几十年的唐王,这些卫所兵从未参加过操练。
在此之前,整个千户所是李显孔振这俩被朱聿键砍了脑袋的千户在负责,他们把这些军户都当成是自己的佃农,哪里会费心费力的操练,他们只管自己手里几个家丁就好。
没辙,朱聿键只能采取笨办法,也就是川军的那个笑话,‘草孩步孩草孩’。
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三天的训练下来,队列的基本训练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这两百多号卫所兵,已经完全能够按照命令行事了。
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的体能训练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卫所兵的身体素质都很差,有些甚至和朱聿键刚穿越的时候差不多,不过这些天来,队伍食物方面朱聿键都是敞开了供应,争取以最快把他们的体格强健起来。
这体能训练,虽然没有队列训练那么复杂,但确实相当累的,至少比他们下地耕种要费劲多了。
不过,再苦再累,他们都必须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