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多贤良。
右相对着老皇帝说道:“圣上!如今各地流民四溢,奸商买卖粮食火器。微臣以为,应当果断的对那些流民进行管制,对商人进行处罚。”
这几年来,朝廷换了很多老人。
当年那个文采飞扬的右相蹲了天牢,左相则是贪污逾越被杀。
帝国的右相,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右相了,连带着权利都减弱了许多。
老皇帝对这种话听得多了,他继续头也不抬的处理着手中的公文,对一件件事情进行批复。
右相继续说道:“商人随时都可以杀,真正要管的,还是那些流民,这些人若是不能待在属地里好好耕作,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件坏事。”
“国家对各地的百姓都是优待有加,正是因为长久的优待,让很多人都逐渐忘记了朝廷的威严,不知道感恩。”
“臣查阅了各地的粮食产出和税收,认为这些年来很多人都已经吃饱了饭,家里有了足够的存粮。”
“这是不行的,百姓吃饱了饭就不会与国家同心,也不容易被国家驱使,这不利于各地的管理。”
“臣主张加税!增加对各地百姓的田税和人头税,并且禁止商人之外的人离开家乡,通过税收来让百姓勤恳种地,让国家富强!”
右相上来已经有几个月了,眼下就是需要做出点政绩的时候,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帝国,他正在兢兢业业的想办法。
老皇帝依旧是无动于衷,他继续批示着文件,右相的话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一句能让他信服。
粮食粮食,哪个地方缺粮食了?嗯?哪个?
除了冰天雪地或者寸草不生的几个地方,哪个地方的粮食不是足足的?
就算是产粮少的,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自己想办法,或者是捕鱼,或者是养殖。
朝廷也会送粮食给那些地方,反正全国各地的粮食每年都是富余。
在龙州通州山州炎州等多个地方,都有着能吃许多年的储备粮。
龙州更是有一个全国最大的粮仓,可以仅凭一州之地供养全国人口。
不论是加税还是收粮,都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老皇帝也不觉得这人能够解决问题,听他在这里说话,主要是习惯了办公的时候有人在旁边说话。
除了睡觉休息的时候,老皇帝更喜欢热闹一些,反倒是特别安静的时候难以静下心来处理事情。
右相并不知道自己正在扮演着什么角色,在看到皇帝无动于衷后,就继续说道:“臣有九策可治国安民!”
“第一,将户籍制度分为州、府、郡、县、镇、乡、村,县级以下不得从事耕种之外的营生,除了自己吃的外,每年都要缴纳份额的粮食作为土地税,也不得出售粮食家禽,不得去别处工作打杂。”
“如果这些人从别处赚到钱,那么他们就不会感恩朝廷。”
“如果这些人从别人那里得到恩惠和保护,那么他们就会轻视官吏。”
老皇帝对右相的治国九策也就是听听罢了。
在老皇帝看来,这个右相不算是傻子,但也不是什么人才,就是那回事了。
龙州官校里毕业的人才,怎么说各方面的成绩都是比王兰陵要高的,也比王兰陵更加关心国家大事,更起早贪黑的替姜家人琢磨着驭民之术。
然而也就是听听罢了,老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点事情?
他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这点东西本身就是存在于人性之中,不如说是一种本能,社会规则,知道的造就知道,不知道的,也不会知道。
大概就是下雨看天的时候听到旁边人说,今天下雨了啊。
正在老皇帝听着右相的声音处理公务的时候,一个穿着军官服的太监走了进来。
“圣上,姜镇海求见,说是苦思了许久,想到了一个对国家有益的提议,想要让您来审阅。”
老皇帝对姜镇海的名字还有印象,毕竟算是自己孙子辈里少数几个有能耐的人。
只是很多地方实在是太幼稚,跟在自己身边一段时间后,很多地方都接连出问题,于是就让他安心在官校里学习了。
“直接找的我吗?”老皇帝并不在意繁文缛节,也不在意规矩不规矩的,怎么简单怎么来。
侍卫说道:“是,并未去见其余大员。”
老皇帝听到后,便说道:“既然是自信满满,就让他进来吧,我也看看他能想出什么好事情。”
对待自家人和外人,老皇帝的态度自然是不一样。
很快姜镇海就走了进来,并且手上还拿着一份类似合同一样的纸张。
“拜见圣上!”姜镇海恭敬的和这个祖宗问好。
老皇帝直接说道:“东西给我看看。”
旁边的侍卫很快就将姜镇海手里的东西承接转移到了皇帝手里。
右相站在一边,双眼目不斜视。
对聪明人来说,很多事情看一眼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