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六章 商业集团(五)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些人的言论来说便是:“商学如果大兴,不但两湖川赣可以光固,亦可为吾同胞昌千古未有之盛业也。”只可惜这会大顺境内的明白人还不够多,应和这种思想的力量还不够大,上至官绅军将,下至黎民百姓,都只是浑浑噩噩地被动前行,民智未开,因此这种思想也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和接受,充其量只能是一种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某种躁动罢了。

黄伯超现在就是大顺政权内的明白人。他在宁波地区游学、经商过好多年的时间,后来也去登莱生活过一年时间,直到南昌家中的老父去世,兄长继承家产,断了他在外游学的费用为止。从那时候起,黄伯超就开始在湖广经营棉布生意,其间不断地与官府打交道、与东岸人打交道,甚至还与明国商人、清国商人打交道,人生阅历之丰富,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再加上他注重观察,善于思考,因此就做出了这种惊人之举。

黄伯超的裕大昌商院里如今有着两位教习,都是从自己棉布行里抽调来的经验丰富的掌柜,教教这些粗通文墨的商人预备役们是绰绰有余了。因此,在与两位教习交谈了一番,得知商院运转情况良好之后,黄伯超又匆匆离开了这里,乘坐马车赶到了位于城内另一头的布行内,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务。

巴陵地处湘江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繁茂。上承接长江、汉水一带的客商(好吧,因为战争,汉水一带的生意已经废掉一半以上了),下勾连中南地区的生意,正好处于大顺国的中心地带,附近又是有名的平原沃野、鱼米之乡,当真是想不富裕繁荣都很难啊,可以说部分取代了原本汉口的部分功能,完全可以称为一个小号的“汉口镇”。

别的不说,这东岸人运到大顺辖区的货物,一般会在两个地方卸货,其一是马当要塞,这是东岸海军直接控制的据点,对应的是大顺江西行省,一应供应江西的军需物资或生产设备,都在这里进行交割;其二便是巴陵县了,东岸人的大船开到这里便不再继续前进,而是选择在巴陵县码头卸货,然后再由顺国方面用自己的船只组织运输。

因此,巴陵县可以说是与顺国与东岸进行货物买卖的两大据点之一,东岸人运来的战马、武器、甲具、机械、五金制品等在此交割给顺国官府,换成现银后又在当地商人处采购稻米、杂粮、药材、生丝、茶叶、绸缎、桐油、猪鬃、铅块、棉纱及其他各色商品,不说全部花光,至少是大部花光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顺朝廷在全国各处征收来的税款在流入东岸人口袋转了一圈后,其中大半又都被砸到了巴陵市场上,故无数的金钱在这里流通,巴陵县的商业想不繁荣起来都很难。

今天巴陵港又有一艘东岸船只靠港。这是一艘1200吨的大家伙,引起了码头上巴陵商民的一阵惊呼,他们虽然已经见到过很多遍了,但对这种代表着工业之类和力量之美的大型船只,仍然表示了足够的震撼和尊重。而这种大型船只经常在顺国境内出现,从客观上也给新学和新思想起了个推波助澜的作用,盖因在这种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微言大义”、“圣人教诲”都略显苍白,反倒是新学更有市场一些。

这艘大船所载的货物十分驳杂,除了部分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外,还有大量日用品和食品,如肥皂、饼干、糖果、炼乳、灯具、蜜饯、果酱、装饰品、油画、书籍、皮具等等,甚至还有火柴及一些在东岸本土都十分紧俏的药品,可见顺国这些年确实也兴起了一批富人及中产阶级群体,对上述商品的消费需求也渐渐起来了。

卸完货物后,这艘东国大船还将在巴陵港停留个大概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等待货物采买齐备装船后,才会离去。对于这一点,黄伯超也是知晓的,因为东国人指明要采买的棉纱,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他们裕大昌布行提供的。这不,如今东国人的买办张绍宗就已经坐在裕大昌的会客室里,与黄伯超攀谈起来了。

对于张绍宗其人,黄伯超还是有所了解的。此君与黄某人一样,乃是江西老表,出生在九江。少年时曾在宁波游历,因为聪明伶俐被人看中,着力培养后便来到了巴陵,充当起了东岸人的买办,专司采买湖广的棉花、棉纱,然后运到宁波进行再加工——宁波府本来就是人多地少,南方开拓队还对粮食自给率有一定的要求,为此甚至不惜划出了耕地红线,严禁各县逾越,因此根本没多少地可供种植棉花,故棉纺织所需的原料就需要大量进口了,顺国无疑是一个重要进口来源。

黄伯超和张绍宗合作过多次了,彼此间已经比较信任,因此很快就谈完了棉纱的采购协议。黄伯超允诺东岸人要求的货物在五天时间内筹措完毕,然后于巴陵港装船。为此,他还将支付买办张绍宗一笔可观的佣金,几达3%之多。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买办这个新兴阶层确实不得了。就如张绍宗其人,作为宁波最大的纺织厂定海纺织厂在巴陵的代理人,张绍宗每笔做成的生意可以抽到大约5%的佣金,其中黄伯超支付给他3%,定海纺织厂支付2%,因此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