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九章 东属巴西(二)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中,上帝给了西班牙人大量的黄金、白银,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巴西应该也有诸如此类的众多贵金属,如此才会显得公平,毕竟都是主的子民嘛。”说话的人叫维森特,葡属巴西人,年轻时曾是圣保罗旗队的一员,现在被东岸人高薪雇来进行各种探险及探矿活动,以给自己赚取足够的养老金。

带队的萧光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手里还拿着一些文件在看着。这些文件都是国家情报总局想办法从葡属巴西殖民当局弄来的资料,多是当年葡占时代各地方军政长官汇报给上级的采矿或探险资料,非常有价值。

比如,这些资料记载,1560年代的时候,有人在圣维森特岛发现过黄金;1570年代的时候,巴拉纳瓜一带发现了砂金;此外,还有大量来自圣埃斯皮里图、伯南布哥、库里蒂巴等地出现黄金的报告。其中有的被证实只是传闻,有的被证实只有一点点储量,且已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开采殆尽,有的则还没有证实,因此巴西总督派过去的探险队没达到目的地就死于非命。

当东岸人重拾这些珍贵的百年前的报告文献时,又重新开始了对巴西贵金属矿的寻找之旅。财政部现在每年拨款五十万元,由地质部、陆军部和梅毒病人统计调查局联合组成一支又一支的探险队,前往巴西各处进行勘探。

萧光是第一届政府元老萧百浪的孙子,生于1655年,兵团堡毕业,目前在陆军部内任上尉参谋。这次与地质部的合作,闲得蛋疼的萧某人主动请缨,捞到了一个探险队队长的职务,带着一支人数在三十人上下的队伍前往巴西内陆地区进行勘探。

前往巴西内陆淘金,说实话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计。高耸的山岭、深邃的幽谷、湍急的河流,无一不在从地理上阻隔着沿海地区人民窥视内陆的目光。多变的气候、凶猛的野兽、有毒的蛇虫、暴躁的土著,同样是向内陆地区垦荒的最大障碍。这么多年来,东岸人一步步垦荒所经历的此类事情,无一不在告诉人们前往巴西内陆垦荒有多么地危险。

因此,在大规模的垦荒行动展开之前,小规模队伍的多次探险、勘测就成了很必要的事情了,且这项行动在几十年来一直占据着国家开拓总局、地质部大量的资金,每年几乎达到了七八十万元的数字,令人震惊——探险队总人数接近2000人,包括向导、护卫、情报员、动植物学者、地质学家、兽医、厨师、医生、工匠等一系列的人员,同时还有大量役畜、物资及其他方面的开销。

当然开销如此之巨大,好处也是同样不小的。首先,这让东岸人对自己国境内蛮荒地带的地形、森林、气候、矿产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以后不论是兴建定居点、修建公路、开发资源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两眼一抹黑。

其次,官方组织的探险行动在先,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危险因素,帮后来的移民过滤掉绝大多数的危险源。这其实非常关键,能够有效降低移民的死亡率,想想后世北美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的战争就知道了,民间力量总是非常弱小的,这方面还是得靠官方来。

最后,官方主导的探险队如果发现矿产资源了,可以将利权收到国家手里。不然的话,就像后世巴西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一样的,民间发现了金矿也不上报,自己偷偷开采,让国家白白损失大笔收入。

总而言之,国家每年斥巨资,抽调各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数十支探险队深入国内(甚至包括国外部分地区)各个区域进行探险,不是没有道理的。如今萧光他们这支探险队,就是从涿鹿县出发的,一路跋山涉水,向着传说中的黄金产地而去。

最初消息的来源是当地的图皮南巴印第安人,这些居于河流、森林区域的印第安人,有一小部分接受了东岸政府的归化,然后告知了东岸人这个至关重要的信息。虽然这些部落民很快又因为东岸政府试图强制迁移他们去南非的纳米布沙漠定居而叛乱,但消息却已经传出,并且也引起了东岸政府的重视。

如今叛乱已经平息,东岸政府一口气派出了五支探险队(每支30-40人,携带大量骡马、装备和食水)抵达刚刚成立不久的涿鹿县,然后沿着不同的路线分头进发,寻找传说中生产黄金、宝石和钻石的地方。

当然了,说他们是专门去寻找黄金的却也不准确。因为探险队承担的任务很多,寻找黄金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此外还有勘测地形、绘制地图、考察动植物、记录气候、调查原住民、采集其他矿石标本(如有的话)等等,说是对国家未开发地带的调查可能更准确一些。

萧光率领的这支队伍在涿鹿县潘泉乡休整完毕后,便沿着涿水(格兰德河)一路上行,走了整整一个月才抵达团结河(圣弗朗西斯科河,因为沟通了巴西近海和内陆地区,是交通干道,在后世被称为巴西的“团结之河”,东岸因之)的源流地带。

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倒不是因为路途遥远,主要原因还是难走。因为是枯水季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