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九章 西线的繁荣与野望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佳及治安形势恶化——附近很多蒙古或通古斯马匪多有觊觎,数次袭杀,贸易市场又不可能常驻大军,故被废弃——而慢慢黄掉后,经董会中的反复努力,双方改为定期派商队进入对方边境城镇进行贸易。即双方商队各自从雅克萨和涅尔琴斯克出发,带着各自辖区内的货物和金银,进行双边贸易,极大繁荣了地方经济——在这种双边贸易中,俄罗斯一方受限于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双双不足,必须往东岸这边输出不少金银以平衡贸易,这给雅克萨带来不少宝贵的资金,受到了陈大队长的赞许。

最后,这厮虽然是武人出身,但在文化教育上面的投入一直没有断过。雅克萨城的汉蒙学校开张至今,学生人数一直稳定地维持在一百人以上,归化之功多赖于此——这可并不是开玩笑,或许这种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因为缺乏足够的金钱聘请高水平的教师),学生的基础也很差,但周围的蒙古人、通古斯人愿意将子弟送来就学,本身就表明了一种政治态度,即愿意接受东岸人的统治,这就足够了,东岸政府要的也就是这种承诺罢了。

有如此三点功绩,董会中这个身兼军政二职的“节度使”就算是合格的,陈科看他也就愈发地顺眼。这会在听到前往俄罗斯人控制区贸易的商队顺利返回的消息后,他就非常高兴,转身说道:“说起来贸易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行为。你看,我们缺大牲畜和马匹(因为大量出口战马到南方的缘故,东岸人的马匹保养量下降较快,不得不靠进口补充),俄罗斯人缺茶叶、金属器具和其他商品,双方的互补性不知道有多强。而如果大家都不贸易呢,各自守着各自的商品,这生活如何能够上得去?政府又如何能够从中获得税收?所以,贸易的事情一定要坚持,雅克萨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繁荣,就靠这个贸易呢。”

“更何况,贸易从来都是一种施加影响力的绝好途径。”陈科继续说道:“那些居住在草原上的喀尔喀人,居住在贝加尔湖附近的布里亚特人,以及散布在广阔的原野上的诸多通古斯部落民,我们都可以通过贸易施加影响力。以前这些地方,谁知道我们大东岸?俄国沙皇和满清博格德汗的名声要响彻得多,但我们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经营,通过屡次战争的获胜,通过强势贸易的影响,生生趟出了一条生路。这种成功的经验,我们当然要继续下去!你看,这次我们的这个商队,不但从俄罗斯人那边带回了不少牲畜,同时也带回了不少人丁,我看这比那些牲畜还要宝贵嘛。有人因为不满我们的政策离开去了俄罗斯人那边,自然也有人因为仰慕我们的高水平生活而从俄罗斯人那边投奔过来,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今后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离开我们领土的通古斯人越来越少,让离开俄罗斯人土地的通古斯人越来越多。在外东北这地界上,没有人丁和粮食,一切都是空的!”

“陈队长您说的是,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董会中毕恭毕敬地回答道:“最近一年内是走了一些部落民,但过来的更多,且其中很多是喀尔喀人或布里亚特人,有的是因为不满俄罗斯人的暴政而逃亡过来的,有的则是被当地的蒙古人赶跑的。总之,这些人我都让人收拢了起来,并好好整顿、编组了一下,他们对于下一步完成陈队长您的南下计划非常关键。”

董会中刚才的话里提到了“南下计划”,简单说起来,其实就是在巩固了雅克萨及周边地区后,陈科有意利用这里的战略位置,囤积兵力、粮草和其他物资,然后以收拢的各蒙古部落为前驱、为“带路党”,南下进入如今尚是清廷控制区的呼伦贝尔草原,或通过贸易、或通过收买、或通过战争等手段,控制当地大大小小的蒙古部落,将东岸人的势力延伸到这片辽阔的大草原上。

而一旦东岸人成功进入呼伦贝尔草原并站稳脚跟的话,那么很明显就可以从侧翼威胁到清国的脑温城都统辖区。到了那时候,相信在哈尔滨和呼伦贝尔两方面的共同夹击下,清国人的麻烦会变得无限大。董会中觉得,这会脑温城已经在于哈尔滨堡、模范堡等地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主动求和了,而在受到了呼伦贝尔方向的侧后一击后,这所谓脑温城都统辖区怕是也不得不放弃了。

而这里一放弃,那么满清在整个北满地区还能有什么立足之地?还有何威信可言?当地的蒙古人、通古斯人又会怎么看?怕是整个北满彻底沦陷就为时不远了。

当然了,呼伦贝尔草原满清经营多年,从黄台吉时代就断断续续确立了对这里的统治。当地的蒙古贵人们也从来只认满清的博格德汗,对东岸人和俄罗斯人不假辞色,端地是好狗腿子。因此,可以想象的是,在东岸人南下进入呼伦贝尔的战略施展开后——其实先阶段已经开始了,从今年年中开始,就已经有几支规模不大不小的队伍南下渗透了过去,目前还在勉力维持着——当地的蒙古贵人们也不是傻子,当然会奋起反抗,会向清廷求援,故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比拼意志和战争潜力的事情,陈科是打算作为长期战略来施行的。

“渗透呼伦贝尔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